摘要:這時,張良15歲的兒子張闢問丞相陳平:“太后只有一個兒子,現在去世了,可謂白髮人送黑髮人,可她看起來一點都不悲傷,這是爲何。留侯子張闢彊爲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大家都知道,古代史官在記述歷史時,總會有所保留。保留的內容有很多,比如對皇帝的批評、朝廷政策過失等等。在歷朝歷代的史書中,司馬遷編寫的《史記》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於獲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極高讚譽。
然而,我們發現一向敢於如實記載歷史的司馬遷,也有不敢直接寫下來的歷史。舉個例子,這段歷史記載在《呂太后本紀》裏,原文是這樣的:
“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闢彊爲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爲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闢彊計。太后說,其哭乃哀。”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漢惠帝劉盈英年早逝,發喪時呂后在假哭。這時,張良15歲的兒子張闢問丞相陳平:“太后只有一個兒子,現在去世了,可謂白髮人送黑髮人,可她看起來一點都不悲傷,這是爲何?”陳平表示不知道。
張闢則說:“太后是怕你們這些權臣,因爲皇帝去世時沒有成年的兒子。如果你讓太后呂臺、呂產、呂祿爲將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二軍,並請呂家的人都進入宮中,你們就能倖免於難了。”陳平照做了,呂后果然哀傷起來的,哭得死去活來。
咋看,這樣的描述沒有問題。可仔細想想,陳平何許人也,需要年僅15歲的張闢來指點?陳平雖然不位列“漢初三傑”,可他卻比“三傑”還要厲害,憑他曾三次救下劉邦,就足以說明陳平也是一個狠角色,甚至有人把陳平視爲“劉邦身邊最恐怖的陰謀家。”
想到這一層,一個可怕的事實浮出水面,張闢跟陳平所說的話,是有人指使的。筆者認爲這個人最可能張良。張良一生目睹韓信、彭越等大漢開國功臣的悲慘下場,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
因此,當漢惠帝駕崩後,他有可能想到陳平的下場,於是給出自己的提醒,讓陳平知難而退。還有一種可能,呂后請張良幫忙,比如當初劉邦要廢除太子時,張良出馬給呂后支招,讓她請出“商山四皓”,結果劉邦只能放棄改立太子。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呂后果然是一個狠角色,她能掌握西漢實權,靠得自己的智慧以及靈活的手段。而這些,正是司馬遷沒有直接告訴你的,他通過呂后在漢惠帝葬禮上哭泣的細節,讓人們感受呂后的可怕之處。
參考資料:《呂太后本紀》、《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