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買書,用QQ閱讀,下載的電子書,免費的。

《史記》一打開是五帝本紀,然後我是先看的太史公自序,序一般都要先看,瞭解一下主人公的想法。

感覺好難,對於我們這種學歷來說好難啃,看了一兩個小時,纔看了幾百字,而且少部分不認識字,一大部分不理解,還有一小部分靠才,只能懂爲數不多的幾個字。只能理解很少一部分意思,只能大概的去看一遍,然後再去咬文嚼字。

由於上班時間比較閒,可以偷偷摸摸地摸一下魚。打發時間,學習一點東西。你怕是認識幾個字,知道了一個歷史人物,一個成語,一個小故事,對我來說也是賺的,。自己的知識有積累了那麼一點點,又比別人多知道了一點點。

無數滴水可以變成小水窪,無數小水窪可以變成小溪。

今天知道了司馬氏是周宣王時候開始有的,然後從周惠王,周襄王開始離開大周。去到了晉國,一部分人離開晉國,去了趙國,魏國,秦國,以及中山國。有個在中山國還當了相國,名字忘記了。去趙國的也是當大官,名字忘記了。秦國的記得,非常出名,司馬錯,一代明將。果然那個時代家族是當官的,後輩都是當官的。

司馬談跟司馬遷是都是太史公,不是太史令,有很大區別。太史令是修史的,太史公不修史的,而漢武帝的時候沒有太史令這個官,只有太史公,應該相當於圖書館管理員吧,或者記錄員。

司馬遷

《史記》中覺得百家學說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要救世立教,來達到太平盛世的目的。所以手段都不一樣,有的做錯了而有的做對了。

陰陽家的忌諱特別多,容易使人拘束,遇到事情不敢去大膽地做,遇到大事先來一卦,行不行看天意。但是順應四時,春耕秋收,有規律的生活勞作是值得肯定的,不能丟棄的。

儒家的知識太廣博了,窮盡人的一生都無法學盡。但是儒家的君臣父子,長幼分別,夫妻理解是不能丟掉的。

墨家以桐木做棺材,厚不過三寸,過於檢約,這難以令人遵從。但是他的務實節用,人人平等卻是不能丟掉的。

法家不分親疏遠近,一視同仁,這種嚴而少恩,不講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但是不能長久。

名家以名稱糾察不清,以名稱決斷,而失去了真實性。

道家講究悟性自足,清靜無爲,主張無爲,而又無所不爲,以虛無爲根本,才能人盡其才。

還說身體不能過勞,精神寄託於形體,精神纔是是生命的根本。

暫時就這麼多了,太多了記不住,每天學一點點,明天繼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