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生在龍門,耕種放牧於河山之間。年僅十歲就能背誦各種古文經典。二十歲就遊遍江南,到過淮山,會稽山,九嶷山,拜訪過孔子遺居,大禹墓,還有彭城,楚國等等地方。

回到京師之後就升遷成爲了郎中,奉命西征巴蜀以南。

是當年大漢首次封禪,而太史公司馬談,司馬遷的父親,因爲一些事情被留在了周南,沒有去參加這一盛會,帶着無盡的遺憾去世。

泰山

在老父即將離世之時,司馬遷剛好回到河南洛陽,父子之間牽手而泣不成聲。

司馬談說:我們的祖先在周朝的時候就是太史,一直到夏朝,均擔任天官,都是功名顯赫。到後來就慢慢衰落了,難道要在我這一代徹底斷絕嗎?

好不容易在我這一代又當上了太史,應該繼承祖先的事業。當今天子一統天下,在泰山封禪,而我卻不能參加這一盛世,這都是命啊,這都是命。我死後,你一定會當上太史,當太史之後,一定不要忘了我想要寫的著作。

人應當孝敬雙親,忠於君主,把這個當成一生的行爲準則。此可揚名於後世,彰顯父母,這纔是大孝。

爲什麼世人都稱讚周公,因爲他的言論能夠分辨文武之德。宣揚周朝的好處,執行太王季的思想,愛護文武百官,維護江山社稷穩定。幽王歷王之後,王道不濟,禮崩樂壞,於是孔子決定重新整理舊的書籍,然後作春秋,論詩書,直到現在還有學者無數。

從孔子到現在已經有四百多年了,諸侯相互兼併,史記幾乎斷絕。而現今我大漢,海內一統,有無數明主賢君忠臣義士,我卻不能記載下來,斷送了歷史,每念至此,我非常恐懼害怕。

司馬遷俯首流涕說:兒子雖然不聰明,願意繼承先人的遺願,整理記錄他們的書籍,不敢有所缺漏。

司馬談死後三年,司馬遷就當上了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宮裏面的藏書。五年後太初元年,公元前一百零四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十一月一日,剛好又是冬至,改太初曆法,在明堂頒佈實行,所有諸侯都要執行新曆法。

司馬遷說:先人曾經說過,自周公死後五百年而有孔子,而孔子死後到現在有五百年,還有能繼承清明盛世的人嗎?還有人能繼承《易傳》,《春秋》《詩》,《書》,《禮》,《樂》裏面的精要嗎?原來父親的意思在於此處,原來如此,我怎麼敢讓給其他人來做呢。

司馬談跟司馬遷的歷史使命感跟責任感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