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绅这两首诗一气呵成,只因前面弯腰劳作的劳动者的真实画面感染了他,他无法控制自己,也不管自己的诗友说的是什么,只有眼前的画面让他深深的感动,只有劳动才能有收获,所以他写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呐喊。这两首叫作《悯农》的诗出自一个唐代诗人李绅的笔下,李绅何许人也。

  劳动节,我们读一下古诗中的劳动号子!

  今天是劳动节放假期间,笔者在休闲之余,与大家读一下古诗中关于农民劳动的诗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是不是我们觉得很熟悉,而且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不错,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就收录了这首诗,应该说,这两首诗是妇孺皆知的,而且是千古名句。

  这两首叫作《悯农》的诗出自一个唐代诗人李绅的笔下,李绅何许人也?

  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下面我们说说这两首《悯农》诗的情景。

  李绅这两首《悯农》诗的完成有一个特定的场景。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像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这两首诗一气呵成,只因前面弯腰劳作的劳动者的真实画面感染了他,他无法控制自己,也不管自己的诗友说的是什么,只有眼前的画面让他深深的感动,只有劳动才能有收获,所以他写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呐喊!

  我们在看李绅笔下两首诗的场景。

  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人李绅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的诗有些是写实的,正如这首诗,他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写出了劳动的辛苦和不易。就是说,所有的劳动果实都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无病的呻吟,而是真正的现实状况。

  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一首则是用“种”和“收”来赞美劳动者的无私奉献。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那这些丰收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劳动者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创造出来的。

  这正如《围炉夜话》的作者吴乔评价这两首诗说的:诗苦于无意;有意矣,又苦于无辞。如“锄禾日当午”云云,诗之所以难得也。

  劳动光荣,《悯农》诗就是古时候的劳动号子!

  2020年5月2日于艾墨轩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