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南派三叔盜墓鉅著《盜墓筆記》的大火,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因它對真實的考古事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現實中的考古過程也像盜墓筆記中描寫的那樣充滿離奇、驚悚、有趣嗎?回答當然不是,現實中的考古工作者在考古過程中,不僅要遵守嚴格的操作流程,重複千篇一律的枯燥清理工作,還要忍受着墓葬中各種惡劣的環境,甚至有時候在發掘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極爲危險的突發事件。我們今天所講的就是一次這樣的考古發掘過程。

去年上半年,我國山東青島市考古部門,爲了配合黃島區土山屯村內的鐵路工程建設,專門展開了對之前已探明的土山屯古墓羣的發掘清理工作。據當時的考古專家介紹:土山屯墓葬羣的時代上下限爲戰國至東漢末期。我們先後進行了四次發掘清理工作,一共清理墓葬200多座。出土陶器、原始青瓷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玉器、絲織品等各類材質的珍貴文物1000多件。

在這些發掘的墓葬中,編號爲M178的墓葬最讓我們記憶深刻。它是整個墓葬羣中規模最爲龐大的,同時也從未被盜擾過。但是和其龐大規模不相襯的是,墓中出土的隨葬品數量很少,僅出土了一些華麗的漆器殘件、一根極爲普通的竹竿、一把已經腐朽的木琴、一扇雕刻精美且保存完好的木窗欞和寫明墓主名字的竹製木牘。雖然考古發掘中從未發現過的木窗欞讓我們很是驚歎,但是這並不足以讓我們對此記憶深刻。

讓我們感到記憶深刻的是墓中內棺散發出來的極爲惡臭的氣味和發掘過程中突發的一件驚險事件。當時雖然已經進入寒冷的11月份了,但是內棺中散發出來的惡臭氣味讓當時現場負責清理內棺文物的工作人員全程都是邊吐邊清理。而在我們剛剛完全清理出10米長的墓道,看到一扇隔開墓道和槨室的拱形墓門後,一陣巨響立刻在我們耳邊響起,槨室前那扇巨大的拱形門居然十分詭異的全部坍塌了。

這一詭異的突發事件,讓當時現場的氣氛立刻變得異常可怕。因爲一直站在拱形門前拍攝的一位專家險些被砸遇難。驚魂過後的他平靜了好一會兒,才繼續進行清理發掘工作。小編:任何行業都有我們所看不到的艱辛和困難,我們在做好自己的同時,不要隨意詆譭別人的職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