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覆灭后皇室贵族落下凡尘,宫中有大量宝物被列强,与宫中的太监宫女掠夺、偷盗而去,到了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皇宫之时,虽然有时觉得宫中无聊乏味,但是自幼在紫禁城中长大的溥仪,自然不愿到外面吃苦。乾隆下旨令内务府造办处,在大清国内搜集大量的上品田黄石,随后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成了这块令乾隆皇帝满意的''田黄三联玺''。

有清朝延国祚296年,共传12帝,其中末代皇帝溥仪可谓是最为''悲催''的一位;辛亥革命爆发后,全国各地争相竖起反清大旗,溥仪皇帝被迫在1912年2月22日宣布退位,清朝就此覆灭;溥仪虽然退位,但依然住在紫禁城中,整日享受着贵族的生活,直到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推翻军阀统治控帝都,并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在仓皇之中,来不及收拾其他物品,只带走了少量宝物,其中有一件宝物,被他缝在衣服里,冒着生命危险带出宫去。

此宝物名为''田黄三联玺'',它曾是乾隆皇帝的''心头爱'';田黄在玉石中属于寿山石中的珍品,享有''万山之石''的美誉,在民间流还传着一句''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的说法;但对于富有四海的皇帝来说,没有什么珍宝是无法获得的,乾隆皇帝征集了一群国内顶尖的艺术雕刻大师,令他们为自己制作一块田黄印章。

''三联玺''的意思,是指此块印章共有三件物体合制而成,需要大量的上好田黄原料;乾隆下旨令内务府造办处,在大清国内搜集大量的上品田黄石,随后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成了这块令乾隆皇帝满意的''田黄三联玺'';此宝物由两个方形、一个椭圆,三个印章组成,而且印章之间还有三条雕刻锁链连接,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条锁链,内部没有任何缺口,通体封闭与印章完美结合在一起;田黄石晶莹剔透,底部刻有玺文,其中两件印章互为''阴阳'',玺文也是由此互相对照,分别为''乾隆宸翰'',与''惟精惟一'',中间印章则刻有''乐天''二字。

每一个印章下的玺文,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选用,有着特别的意义;''乾隆宸翰''四字,意为乾隆皇帝的手诏御札;''惟精惟一''出自《尚书》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句,意思就是说只要一心虔诚治国,就能达成国泰民安的愿景,这算是乾隆皇帝,对自己的提醒与鼓励;''乐天''二字出自《周易》,代表了乾隆皇帝对于乐天知命境界的人生追求。

此宝物制成之后,乾隆龙颜大悦十分喜爱,甚至在他睡觉之时,都要将''田黄三联玺''放在枕边;这件宝物一直被历代清朝皇帝所钟爱,据传说称慈禧也对此宝物爱不释手,在''西狩''之时,还曾将其藏在内衣之中。

清朝覆灭后皇室贵族落下凡尘,宫中有大量宝物被列强,与宫中的太监宫女掠夺、偷盗而去,到了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皇宫之时,虽然有时觉得宫中无聊乏味,但是自幼在紫禁城中长大的溥仪,自然不愿到外面吃苦;为了保证生活质量,溥仪在仓皇之下,带了宫中剩余的少量的字画、财宝搬出了紫禁城。

当时溥仪最为看看重的,就是那块''田黄三联玺'',为了躲避重重搜查,溥仪将他缝在了自己贴身衣物中;在此后的26年中,溥仪一直将它带在身上片刻不离;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在1950年将这块宝物,捐献给了国家,曾经的大清皇室珍宝,才得以被天下人观赏到;我国在1997年,特意发行过印有''田黄三联玺''图案的邮票,还有众多文物专家开展座谈会,向人民介绍这件国宝级文物;其实此印章虽有精湛的雕工,与名贵的原料,但其上的历史与人文色彩,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因此说一句此物乃是国宝中的国宝,也并非夸张。

【参考资料:《清乾隆帝

田黄三联玺

》,《爱新觉罗·溥仪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