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这本《唐诗宋词里的趣事》,看看那些经典诗词佳句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有趣的人和事。

咱们先来说边塞诗。边塞诗就是以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所作的诗,主要的创作时期是在唐朝的中晚期。唐代的边塞诗不仅数量非常多,质量也是空前绝后的。为什么呢?因为唐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府会征调大量文人编到军队里面,做一些文书和后勤类的工作,这就给了文人亲身前往边塞的机会。同时,唐朝的发展经历了强盛、内乱、中兴、没落等各个历史阶段,所以对于诗人来说,就有了非常丰富的题材。在初唐时期,他们抒发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盛唐时期,他们赞美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中晚唐时期,他们表达国破家亡的沉痛悲哀,所有的情绪和感慨都体现在了他们的诗句里。

我们都熟知的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玉门关是哪呢?它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今天的玉门关看上去可不怎么起眼,只剩下一座小小的建筑遗址,但在诗歌中,玉门关可不仅是一个现实中边关哨卡的名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对唐诗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唐代及后世的边塞诗中,提到玉门关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就包括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表达的是边塞环境的恶劣和距离的遥远,是连春风都吹不到的地方。那么,这样一个地处偏远、氛围荒凉的玉门关,为什么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呢?

首先一个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当时从西域向汉朝输入玉石的时候,必须经过此关,它也因此而得名。玉门,就是玉石通过之门。在汉朝以后,以阳关和玉门关为界限,两关以西就是西域,出关入关都要在这里交换通关文牒,所以在政治层面上,玉门关就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因为这个原因,历史上,玉门关一直是交通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

从文学层面来讲,唐代崇尚武力,很多文人都投笔从戎,希望通过求取军功来走上仕途,玉门关则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作用,便成了这些文人心中象征着边关的符号。就算一些没有到过玉门关的诗人,也会借着描写玉门关来抒发自己对故乡和边塞、安定和漂泊的感悟。比如岑参的“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表达了塞外环境的恶劣和景色的荒凉;胡曾的“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表达了戍边战士渴望早日平安回归故乡的心愿;而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则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愿望。所以,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玉门关从一个古丝绸之路上的关隘名称,逐渐演变成了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并且和那些著名的诗句一起流传了下来。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