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飛絮怎麼治?今年28萬株楊柳雌株“被精準盯梢”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京城再次“飛絮漫天”。今天的微博上,楊柳飛絮成爲熱議話題,話題詞“柳絮到底有多煩”的討論量已達4.2萬。

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瞭解到,今年春季,北京已採取高枝修剪、高壓水槍等方式,對飛絮較多的重點區域集中治理。

同時,園林綠化部門已對五環內28.4萬株楊柳雌株進行精準定位並形成數據庫,將針對性地對每一棵樹進行治理,力爭到2020年使楊柳飛絮明顯改善。

4月14日上午,東五環外機場高速治理現場,園林工人使用高壓水槍噴灑方式治理楊柳絮。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

爲何每年春天北京“飛絮漫天”?

春季空中飄散的楊柳飛絮其實是楊柳雌樹的種子和衍生物,楊柳樹爲傳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天,就“派出”這些白色絮狀的絨毛,攜帶着種子漫天飄飛。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楊柳樹普遍種植的北方十多個省市區,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週期性。

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張建國介紹,北京現有的楊柳樹主要種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我國城市綠化尚處於起步階段,可選擇的樹種相對較少。楊樹和柳樹因適合北京土壤和氣候、易於成活且生長速度快、養護成本較低等優勢,成爲北京綠化的主力樹種。此外,早期在選擇綠化樹木時,希望選擇大一些的“好苗子”,楊樹雌株在前期生長量比雄株要大,所以七八十年代北京綠化建設的時候,選用的雌株相對多一些。

由於楊柳科植物大多要十幾年纔開花結果,因此飛絮問題近年來開始大規模出現。

據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王小平介紹,截至2018年底,北京五環內共有楊柳雌株28.4萬株,其中朝陽區10.7萬株,豐臺區6.6萬株,大興區6萬株,海淀區3.7萬株,東城區0.43萬株、石景山區0.39萬株、西城區0.39萬株。

目前,這28萬多株楊柳雌株有超過6成長勢良好,正值飛絮旺盛期,這也是京城春季漫天飛絮的主要原因。而由於不同區域氣候條件不同,飛絮產生的時間先後也不一樣。比如今年,東、西城,豐臺和朝陽西部地區最先出現飛絮高峯,海淀、大興、通州、順義等區緊隨其後,而懷柔、密雲、延慶等北部山區飛絮時間最晚,而且楊樹飄絮期比柳樹要早10天左右。

目前治理飛絮主要有哪些手段?

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研究人員張博介紹,目前主要採取修剪等物理防治手段治理。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車少臣告訴記者,目前除物理手段外,針對柳樹還可以採用高位嫁接等技術手段,但一般要結合綠地改造進行,無法大規模實施。此外還有樹幹注射“飛絮抑制劑”等方法,但由於北京整個城區楊柳樹體量較大,目前這種方法的使用也並不廣泛。此外,還有一些應急措施,比如通過高壓噴水讓飛絮儘快落地等。

除日常治理外,還將通過源頭控制,結合樹種更新升級,逐步減少楊柳樹雌株的數量。

如何從源頭控制治理飛絮?張博介紹,今後在城鎮綠地、公園和新農村綠化等各項園林綠化建設中嚴禁使用楊柳樹雌株,並通過科學配置樹種,營造多樹種、多品種、喬灌草相結合的混交林模式,不斷增加園林綠化樹種的多樣性。

同時,在各項綠化工程中,把楊柳樹雌株作爲優先改造更新的目標,在綠地日常養護中也把楊柳樹雌株作爲優先修剪的主體,並結合園林綠化工程,對現有老、殘、病等楊柳樹雌株逐步更新改造,從根本上減少飛絮總量。

爲何不將楊柳樹雌株直接砍掉?

對於爲何不將楊柳樹雌株都砍掉的疑問,張建國解釋,楊柳飛絮雖對市民生活有一定影響,但楊柳樹作爲北京的鄉土樹種,在生態作用上還有很多優點,不能因飛絮就否認其生態貢獻。“楊柳樹是增加北京城市綠量、改善生態環境的大功臣,僅楊樹就佔全市森林面積的近一成,森林蓄積量更佔全市總蓄積量的42.2%。”

同時,楊樹高大挺拔,有很好的遮陰效果,柳樹不但樹形婀娜多姿,且冬天落葉晚,春季發芽早,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同時楊柳樹還具有釋氧固碳,降溫增溼、減菌殺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質等顯著生態功能。一株胸徑20釐米的楊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釋放氧氣125公斤,滯塵16公斤。一株胸徑20釐米的柳樹,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釋放氧氣204公斤,滯塵36公斤。

張建國認爲,現在園林綠化部門對治理飛絮已有相關計劃,但這個計劃肯定要分步走,“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把這麼大規模的樹全部砍伐,所以要分階段去治理,也需要考慮生態效益。”

【措施】

28萬楊柳樹雌株被“盯梢” 重點治理醫院學校等區域

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瞭解到,園林綠化部門已對五環內28.4萬株楊柳雌株進行精準定位並形成數據庫,將針對性地對每一棵樹進行治理。

具體怎麼治?市園林綠化部門提出因地施策、集中治理方案。針對醫院、幼兒園、學校、城市公園和大型社區等人流密集、飛絮對市民影響大的區域重點治理;對農村地區和近郊人口密度小,楊柳飛絮影響相對小,作爲緩治區域,根據影響程度,逐步治理;山區和遠郊區,人口密度小,楊柳樹分佈又比較偏僻,則讓楊柳雌株自然生長。

另外,今年楊柳飛絮治理將與裸露地治理工作相結合。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相關負責人稱,除高壓水槍沖洗、疏枝等工作外,爲讓落下的飛絮不產生“二次飄絮”,還將及時清理飄落到地面上的楊柳絮,同時加快林地綠地裸露土地治理,科學應用鄉土地被植物改造建設附屬綠地和綠化隔離帶,形成有效的立體緩衝區,增加對楊柳飛絮的吸附滯留能力。

“目前主要通過種植一些鄉土宿根地被,比如二月蘭、苔草等,對裸露地面進行覆蓋,可以對楊柳飛絮起到吸附作用。同時,結合一些園林綠化的廢棄物,比如將修剪物粉碎後鋪撒到地面。此外,我們還結合飛絮治理開發了一些新產品,比如在一些重點節點地區把樹屑用膠合劑硬化,替代水泥瀝青等。”張博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