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三百年前的江戶時代,日本普通百姓只能有名不能有姓----只有王公貴族等統治階級才配有姓.直到公元1875年,明治政府頒佈了“姓氏法”,才規定人人必須擁有姓氏.但當時的平民百姓大多不識字,於是只能隨意爲自己“編”姓----如周圍...。古人確實生在一個張揚的時代,不是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只不過古人高調的更徹底,直接稱自己【老子】,稱孫子的又有幾人呢。

古人確實生在一個張揚的時代,不是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只不過古人高調的更徹底,直接稱自己【老子】,稱孫子的又有幾人呢?古人以給自己起外號爲另類,有人擁有三五個綽號還不甘,乾脆聖人,仙人起來。古人一般跟他媽的姓,母系情節一直貫穿歷史4930年,大禹的母親姓禹,這是正史中所載。宋代學者劉恕在《通鑑外紀》中對姓氏的概念這樣提:“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誌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意思就是說,姓來自於祖先,氏是後來子孫自行劃分出來的。這也說明了,姓氏在最初是分爲姓和氏兩部分的,只不過經過不斷發展,現在的姓和氏融爲一體了。二三百年前的江戶時代,日本普通百姓只能有名不能有姓----只有王公貴族等統治階級才配有姓.直到公元1875年,明治政府頒佈了“姓氏法”,才規定人人必須擁有姓氏.但當時的平民百姓大多不識字,於是只能隨意爲自己“編”姓----如周圍...

東漢文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姓,人所生也。因生以爲姓,從女從生。”

也就是人是母親生的,所以姓也是有“女”字旁。

這些姓氏經過漫長的世襲與演變,到了周朝時期,周天子分封諸侯國,貴族們便以封地的地名爲姓,從此姓有了新的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