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上一次,在下给大家讲述了一个记载于各种史书中的传奇故事,带大家了解了一下幽王与褒姒之间这“命中注定”般的相遇。然而,在上篇文章的结尾鄙人也特意提到了,自己对于“褒人获罪”这一内容叙述得十分简略,可以说是一笔带过。那为何作者会在这里如此惜墨呢?莫非“褒人获罪”这件事并不重要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褒人获罪”不仅重要,还是褒姒最终被进献给幽王的关键所在。但奇怪的是,虽然各种史书关于褒姒身世的描述都如出一辙,却偏偏在这关键性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有了至少三种版本。正因如此,在下才没在上一篇文章中花费过多的笔墨,而是留到了今天再来认真地分析分析。那为了后面能更好地展开话题,咱们首先得来了解一下,“褒人获罪”这三种版本到底都是什么。
这第一个版本出自于《史记》,书中关于褒人是如何获罪的写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仅“褒人有罪”四个字而已。从这样简略的记述可以看出,太史公并不认为获罪的是某一个褒国人,或者是史料中所载的那些有名有姓的“褒国罪人”都不能被司马迁所认可,这才以“褒人”统称。而“有罪”二字也很笼统,让人看得也是云里雾里,不晓得到底是什么惹恼了周幽王。
接下来的第二个版本出自于《国语·郑语》和《列女传》,两本史籍中都提到了“褒人(褒)姁有狱”,才让褒姒成为了献给幽王的礼物。那这位有名有姓的“褒姁”是谁呢?书中并没有给出答案,这就让人们有了很多的猜测,其中最为主流的说法是韦昭提出来的,那便是“褒姁”乃是褒国的国君。这样看来确实有几分道理,难怪褒姒会成为政治牺牲品,原来是为了营救本国的国君。但问题是,就算获罪的人在这两本书中写清楚了,可入狱的原因依然没有写明白,还是让人心中打满了问号。
再往后的第三个版本终于把这两个问题全都解决了,既明白地写出了获罪的褒人是谁、是什么职务,也把他获罪的原因给交代清楚了。那这第三个版本是什么呢?这便是小说《周朝秘史》(又名《列国志传》)中的情节。书中提到在幽王的朝中有一位名叫褒姠的右谏议大夫(“褒姠”很可能是小说对历史文献中“褒姁”的改编),因替同僚赵叔带伸冤以及诤谏幽王而获罪,被姬宫湦下到狱中。这才引出了后面他的妻儿花重金买下褒姒,并进献幽王替褒姠赎身的剧情。
大家看看这三个版本,要不就是姓名、获罪原因都没有给出,要不就是只有姓名没有获罪原因。好容易有一个信息比较完整的,还是本演义小说不足为据。这可真是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让人搞不清楚到底幽王和褒国是怎样产生矛盾的。但既然已经有了这三种版本,总归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不如咱们就把所有已知信息整合一下,看看是否合理。
关于“褒人”是谁这个问题,在下纵观了以上三种版本之后,发现仅“褒人褒姁”这一句最有价值。但这条信息在鄙人看来,并非只有一种解释而已,理应可以分成以下两种说法:
其一,“褒人褒姁”可以表示为一个人,即“褒国之人褒姁”。这样的话,“褒姁”其人也只可能是褒国的国君才对,而不应该是其他的褒国人。因为也只有国君本人获罪于天子时,褒国才会举全国之力去寻找美女。而卖弓的夫妇也才会迫于整个褒国的压力,不得不把“女儿”给奉献出来。至于第三个版本提到的那个右谏议大夫褒姠,按照周代天子常会选召诸侯国君在朝为官的惯例,褒姠(即褒姁在小说中的别称)最有可能的身份也是褒国的国君。
其二,“褒人褒姁”也有可能表示的是两个人,即“褒人”和“褒姁”。如果这种想法成立的话,那这二人应该就是卖弓的这对儿夫妇了。因为,“姁”除了可以做名字以外,其本意还有老妇人的意思,也就是说“褒人”、“褒姁”完全可以理解为是褒国的一对儿老夫妇。这刚好就跟卖弓的夫妻二人隐姓埋名多年,而不为人所知的身份相符。并且,也只有他二人获罪要受到惩罚时,褒姒为他们牺牲才比较合情合理。
鄙人在查阅资料时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说褒国是因为叛变朝廷才得罪了周幽王的。也正是他们最终不敌王师的猛烈进攻,才不得不献出美女褒姒来请降。然而在正规史籍中,关于幽王讨伐褒国的记载仅有《国语·晋语》一处,再无他处可以佐证,因此本着孤证不能自立的原则,幽王到底有没有征讨过褒国都是存疑的。
另外,褒国本是夏朝的同宗,因夏被商所灭后,一直与商朝关系不睦。幸亏他们地处汉中地区,远离商朝中心,才侥幸留存了下来。等到周朝推翻商朝时,褒国为了替夏朝复仇,毅然加入到了伐纣的大军,从此成为了周王室十分忠实的邦国。因此,褒国会毫无缘由地轻易背叛周王室的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太能够讲得通。
既然叛变被讨的说法有些牵强,而鄙人刚刚对“褒人”是谁又给出了两种解释,那其获罪原因也应该分成两部分来看:其一,如果是褒国国君获罪的话,可以借鉴《周朝秘史》中给出的说法,即正好在朝中任职的褒国国君褒姁,因幽王昏聩而反复诤谏,最终惹恼了天子获罪下狱。其二,如果是卖弓夫妇获罪的话,很可能是他二人的行踪被人发现并举报,让他二人面临着牢狱之灾,甚至有杀头的危险。
关于这一点的话,其实在论述上两个问题时已经有所涉及。首先褒姒作为史官公认的“红颜祸水”,其外貌一定十分出众。那褒国人在搜罗美女想去救援国君时,她自然能脱颖而出被选中。其次,如果是另一种可能性成真,这对儿卖弓的老夫妇在褒姒眼中就如亲生父母一般(极有可能褒姒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被捡来的身份,只当二人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当他们东窗事发要被问罪时,褒姒舍身救“父母”的行为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下大家总算能对“褒人获罪”的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吧?虽然在下最终也只能给大家分析出最有可能的两种可能性,但至少算是对历史上模棱两可的说法有所突破了。
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褒人获罪”才直接导致了褒姒的入宫。而褒姒的入宫,又使得幽王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以至于让姬宫湦不惜为她做出了违制的行为,甚至还搞出一桩令人发指的事件。那周幽王为了心爱的美女到底违背了什么祖制?他搞出的那个事件又是什么呢?咱们下次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褒人获罪、三种版本、史记简略、国语不全、小说不足为据、分析褒人其人、论述获罪原因、说明褒姒牺牲。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