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雞形目動物共280多種,雉科動物佔150多種,其中的鷓鴣、鶉類佔三分之二,雉雞類佔三分之一,雉雞約50種包括原雞4種、馬雞4種、錦雞2種、勺雞1種、血雉1種、角雉5種、虹雉3種、鷳類12種、長尾雉5種、環頸雉2種、孔雀雉8種、眼斑雉2種,孔雀2種,孔雀雉1種。中國有雉科動物王國即“野雞王國”的美稱,在中國分佈的61種雞形目鳥類中,除8種松雞外,均爲雉科鳥類,鶉類、雉類種數各半,平分秋色。先聲明,鎮樓圖是其它雉科動物!

白鷳。又名白雉,銀雞。屬於大型雞類。雄鳥全長100~119釐米,雌鳥58~67釐米。具冠。嘴粗短而強壯,上嘴先端翅稍短圓。尾長。跗蹠裸出,雄性具距,雌雄異色;雄鳥上體白色而密佈以黑紋,頭上具長而厚密、狀如髮絲的藍黑色羽冠披於頭後;臉裸露,赤紅色;尾長、白色,兩翅亦爲白色。下體藍黑色,腳紅色。雌鳥通體橄欖褐色,羽冠近黑色。每窩產卵4~6枚,雛鳥早成性,分佈於中國、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

黑鷳。體長56-60釐米。雄鳥上體呈黑褐色,背羽具有黑紫色金屬光澤。頭頂有黑色羽冠。臉部裸皮呈紅色,並散生有稀疏的黑色纖羽。尾部長而側扁,中央兩對尾羽呈紅褐色,其餘爲黑褐色。下體多爲暗褐色。胸羽呈披針形,各羽羽幹爲白色,並雜有淡灰色。嘴爲黃褐色,基部稍黑。腳和爪爲灰色或鉛褐色。雌鳥體羽爲棕褐色,並雜有不規則的黑褐色繁殖期爲5一6月。每窩產卵5-9枚,卵的顏色爲深皮黃粉紅色。孵化期爲24-25天。分佈於印度北部、尼泊爾、緬甸、泰國和中國西南部。

越南鷳。分佈於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

藍鷳。又名藍腹鷳、臺灣藍腹鷳、華雞,是一種大型雉類。雄鳥全長72~81公分,羽色深藍,有白色短羽冠,上背、中央尾羽爲銀白色;肩羽暗紫紅色;雌鳥體型較小,身長在55~60公分之間,羽色大致爲灰褐色規則斑紋。

薩氏鷳,別名黑尾鷳,外形似鳳冠火背鷳,尾短,雄性藍黑色,臉裸露部分紅色,腿灰色,分佈於蘇門答臘島的山地雨林,數量稀少,非常罕見

戴氏鷳是一種中等大小,約有80釐米長的雉。頭頂有紫色、黑色的羽毛。雄雞呈灰色,大部份面部沒有羽毛及呈紅色,咽喉、頭部和麪部後面是黑色。腳呈深紅色,冠上羽毛呈黑色,虹膜呈紅褐色,尾巴長而彎曲及呈黑色。雌雞呈褐色,雙翼及尾羽黑色。雌雞每次會生4~8只蛋,蛋呈紅色。戴氏鷳分佈在柬埔寨、老撾、泰國及越南的低地及常綠林。由於不斷失去棲息地及過度獵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將戴氏鷳列爲近危。

鳳冠火背鷳。分佈在馬來西亞、泰國、文萊及蘇門答臘。其下有幾個亞種,當中兩個外觀很不同。指名亞種的婆羅洲赤腰雞(L. i. ignita)分佈在婆羅洲及邦加島,雄鳥有褐色的中央尾羽,腳白色,下身赤褐色。雌鳥的尾巴深黑色,腳呈白色。馬來亞鳳冠火背鷳(L. i. rufa)分佈在馬來西亞及蘇門答臘,雄鳥的中央尾羽是白色的,腳紅色,下身藍黑色有白色斑紋。雌鳥的尾巴呈慄褐色,腳紅色。鳳冠火背鷳主要喫植物、果實及細小的動物。雌鳥每次會生4-8只蛋,蛋呈奶白色。

特別聲明:本文爲貼吧平臺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瞭解更多請登錄貼吧app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