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來源:電影工廠(ID:vipidy)

  好電影是用鏡頭說話的,而不是語言。

  這是我曾經一位友人對我說過的話,時隔多年,回味起來,還是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如今,我就發現這麼一部老片,很冷門,鮮少被人提起,真心覺得它被時代所埋沒很可惜。

  有人說,這是陳凱歌拍的最後一部好片。

  是的,在中國電影史上,陳凱歌無疑是非常響亮的一個名字。

  說起他,大家腦海中總是想起那部《霸王別姬》。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影同樣也是一部佳作,而且他本人也在片中出演。

  它就是——

  看一眼演員表你就知道該片錯不了,劉佩琦,王志文各個都是拿得出手的實力派老戲骨。

  而且他的妻子陳紅還在本片中出演一位風情萬種的風塵女子。

  看過本片的人都覺得,本片完全是靠劇情取勝。

  其實在我看來,本片是靠情感取勝。

  因爲在本片中陳凱歌要求演員,放棄套路和經驗,用創作來塑造人物。

  電影中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場戲,每一句臺詞都是經過細細推敲出來的。

  以至於該片上映後先後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並且在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和中國金雞獎上斬獲獎項。

  影片故事內容其實很簡單,講述了一對從鄉下來的父子去北京參加小提琴比賽的故事。

  在劇中劉佩琦所飾演的父親劉成,是一名沒怎麼受過教育的廚師,但心地善良、通情達理。

  他相信自己的兒子劉小春在小提琴方面有天賦,是個天才。

  所以他就像中國家庭裏每一個望子成龍的家長,爲了孩子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

  當得知兒子可以去北京參加比賽的時候,他幾乎拿出了家裏的全部家當陪兒子赴京。

  只是,這一去,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在北京的日子裏,父子倆遇到了兩位老師, 一個江老師,一個餘教授。

  他們是對音樂持不同看法的兩個人。

  姜老師是一個落魄的音樂教師,窮困潦倒,表面一身市民氣,內裏一股傲氣。

  住在污水橫流的院子,湊合着教琴童掙零用錢,與鄰居婦女生吵架,形象邋遢,語言粗俗,落魄不堪,但他對音樂投入了真正的感情。

  他對劉小春說:

  學琴一定要開心。

  如果你不開心,就不要學琴。

  但不得不承認,王志文將這有着一身傲氣的老師演活了。

  不僅故意將形象搞得邋里邋遢,甚至爲了凸顯人物的個性,一改他平時說臺詞的嗓音,取而代之是一種含混不清的語言。

  無形中讓人物更真實也增添了不少喜劇效果。

  電影上映後不少人評價:王志文演的絕了。

  在電影中,江老師住的地方有一段泥濘路,他每天出門都要踩着磚頭過路。

  一次,他和劉曉春邊走邊聊邊扔下磚頭踩過去。

  就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細節,有種演戲演到骨子裏的感覺。

  所以他因此憑藉該片獲得了金雞百花,華表獎的“最佳男配角”殊榮。

  在該片中,看似他演的是一位老師,其實更是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

  對於主角劉小春而言,更是一種選擇。

  究竟自己要選擇怎樣的人生軌跡?

  他面臨的選擇就是好好跟江老師學音樂還是跟着餘教授走向成功。

  餘教授是陳凱歌所飾演的人物,相比江老師的落魄,他出場就被掌聲和鮮花擁簇。

  顯然他代表了一個符號,用來表現錦衣玉食的所謂成功人士空虛的情感世界。

  如果說江老師代表的是理想主義,那麼餘教授顯然更注重實際。

  他看中劉小春是個小提琴天才,所以不惜一切想要把他留在自己身邊。

  在影片的後半段也牽扯出來了一個祕密。

  那就是劉小春的身世,原來劉小春是個棄嬰,在車站被劉成撿來,因爲身邊放置了一把小提琴,

  所以劉成從小讓他學琴,不負丟棄之人的心願。

  由於從小沒有母親的緣故,所以劉小春對待女性的認知,一直都處於禁忌與窺視的狀態。

  他在剛進入北京的時候,就遇到了陳紅所飾演的風塵女子莉莉。

  後來發現,兩人竟然住在一個衚衕裏,慢慢的見面也多了起來。

  在莉莉眼裏,劉小春不過就是個小屁孩,像弟弟一樣。

  但是在劉小春心裏,莉莉對自己卻有不一樣的意義。

  甚至在得知父親要給自己換老師的那一瞬間,他還把從小跟着他一起長大的小提琴賣了。

  就爲了給莉莉買一件名牌大衣。

  整部影片看似,莉莉這個角色無關緊要,其實這一角色恰恰是本片的昇華。

  她見證了劉小春學小提琴的所有關鍵時期,而且某個角度意義而言她更像是劉小春的性啓蒙。

  在情竇初開的年紀,他對性有着隱隱的好奇心。

  就連學小提琴的樂譜中,都夾着時尚女模特的照片。

  講真,在影視作品中,有關少年與代表着性啓蒙女人的鏡頭有很多。

  比如《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中男孩愛慕美麗女人時的細膩表達,還有姜文的那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馬小軍對米蘭的特殊感情。

  相比姜文狂熱的鏡頭,陳凱歌顯然就比較隱晦並細膩的來表達劉小春與漂亮女人莉莉間的不可言喻的情感。

  而且在本片中,兩人並沒有過界。

  莉莉這個角色的出現,也更加重了劉小春學琴路上的不易。

  當她得知小春把琴賣了給自己買大衣,並因此要錯過餘教授時,她覺得自己害了一個小提琴天才。

  於是,她想盡一切辦法,去求餘教授給小春一次機會。

  這也是陳紅與陳凱歌夫妻倆在本片中唯一一場對手戲。

  回過頭來,仔細一看,影片正是講述了父子倆在北京遇到兩男一女的故事。

  每個人都給他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有人說它是一部音樂片,有人說它是講述父子感情的片,還有人說它是描述師生關係的影片.....

  其實,無論講述的劇情是什麼,這都是一部有關情感的片子。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來講,就是陳凱歌飾演的餘教授在他的學生時說:

  都對,就是不好。

  音樂裏沒有感情,就像槍裏沒有子彈,

  沒有子彈怎麼擊中別人、征服別人?

  世界上唯一不能贈送的就是感情!

  其實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拍電影的心得呢。

  凡是真正懂得把觀衆情緒調動起來的影片,下過一番苦功的影片,都是好影片。

  感情,纔是影片經久不衰的致勝法寶,就像本片一樣。

  時隔多年再看,依舊很感動。

  想看的,去愛奇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