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大話秦皇看歷史,歷史就是改變不了的事實;爲人處世之道,盡在歷史之中!”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公子,戰國四公子之一,因受封於信陵,而稱信陵君。信陵君最廣爲人知的故事就是竊符救趙,但這是真的嗎?

公元前258年,戰國末期,當時強大的秦國吞併六國只是時間問題了。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軍隊40萬人。緊跟着圍攻趙國首都邯鄲。

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竊符救趙的故事。

趙、魏是聯姻。同爲“戰國四公子”之一的趙國平原君趙勝是信陵君的姐夫。所以在趙國都城邯鄲被圍攻的時候,趙勝求救於信陵君魏無忌,希望他能夠說服魏王出兵相助。

然而,魏王膽小怕事,擔心幫助趙國會惹禍上身,卻不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當時的信陵君魏無忌一方面大義當前,不得不幫,一方面是親情所在,自己的姐姐在趙國,這個忙必須幫。

本來信陵君自知無法說服魏王出兵,所以就打算親自帶着自己的門客3000多人出兵幫忙。後受一名爲“侯生”的門客提醒,才通過如姬竊得虎符。

那麼,拿到虎符就能調動軍隊幫助趙國嗎?虎符又是什麼東東呢?

虎符,顧名思義就是一塊長得像老虎的令牌,是一塊用來調兵的令牌。虎符用玉石、黃金等材質做成,一分爲二,一塊在皇帝手裏,一塊在將帥手裏,上面還有一些問題說明。兩塊合二爲一且沒有縫隙,表示是真的。此時,持符的將帥可以調動軍隊。

但是難道虎符就真的能調動軍隊嗎?

我們來看看信陵君接下來的事情就知道了。

信陵君拿到虎符之後,信心滿滿的來到了晉鄙大營。晉鄙是魏國大將,帶領10萬大軍駐守在鄴城。信陵君拿着虎符假傳魏王旨意。晉鄙接到虎符一合,是真的。但是並沒有出兵,而是說:“此軍機大事,某還要再行奏請,方敢交軍。”

言外之意,我不能把兵權交給你。此話一出,信陵君沒辦法,令手下人錘殺晉鄙,這才真正的拿到兵權,調動軍隊,解了趙國都城邯鄲的圍。

那麼,魏將晉鄙既然已經驗證虎符是真,爲什麼還不肯調動軍隊呢?原來,古代的虎符使用並不是這麼簡單的。

首先,虎符製造本身就不簡單。虎符必須是一分爲二的。右符在君王手裏,左符在將帥手裏,並且是一地一符。除了形狀以外,虎符上面還有一些文字,起到防僞的作用。兩塊符合在一起,才能使用,叫做“符合”。這也就是“符合”一詞的出處。

其次,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項,虎符並不是單獨使用的,而是配合着君王的命令一同來使用的。晉鄙見到了虎符,卻沒有見到魏王的旨意,只是聽信陵君空口一說,自然就懷疑了。所以,君王這道書面的命令也是對虎符使用的一道保險。

從這則故事可以看出,單單有虎符,是不能調動軍隊的。那麼歷史上爲什麼會有那麼多單用虎符就調動軍隊的人呢?這裏面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如信陵君一樣,拿下軍隊首腦,手下人自然就聽話了。

2、軍隊的將帥本身就和拿虎符的人一條心,此時發揮作用的不是虎符,而是拿虎符的人。

3、軍隊的將帥忌憚拿虎符的人,雖有懷疑,但爲了避免殺身之禍也只能委曲求全。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應該敬佩古人的聰明。但人心不古,再聰明的設計,也比不了人心的深不可測。你說是不是?

*****文章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在右下方點擊“在看”,在右上方點擊分享,是您最好的支持!

大家都在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