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哎呀音樂

作者:秦怡

2011年,當週杰倫《驚歎號》那張專輯發出以後,“江郎才盡”的質疑紛至沓來。

大家一邊看着天王賣萌,一邊吐槽:這不是我認識的那個周杰倫!“沒內味兒”了!

爲了解開這個祕密,我仔細看了看周杰倫出道以來的專輯,發現從《跨時代》後,周杰倫專輯的編曲陣容就開始大換血!

神專《范特西》的陣容:

《周杰倫的牀邊故事》的陣容:

我們知道一首歌曲誕生的背後要經歷作詞、作曲、編曲、錄製、混音、母帶這些個環節,而且每個環節都需要浸入心血,缺一不可。

雖說周杰倫的原創能力毋庸置疑,但一首作品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幕後團隊的共同努力。

這其中對周杰倫幫助影響最大之一的就是他曾經的御用編曲人——鍾興民

他用強大的絃樂和聲、如神來之筆的民樂配器,爲周杰倫打造了一批又一批金曲。

(鍾興民爲周杰倫編曲的歌曲縱覽)

沒有退路的“Baby”老師

本以爲像鍾興民這種業界大佬,肯定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學習音樂。

然而實際上的鐘興民其實是野路子出家,小時候並沒有接受過長期系統的音樂訓練,而是通過短暫的學習和自己的摸索,逐漸成爲了業界天花板!

1966年1月26日,鍾興民出生於臺灣台南。小時候,家裏沒有條件讓他學習音樂,只能吹父親送的口琴自娛自樂。軟磨硬泡下,母親才送給他了一把玩具似的小風琴。

但是音樂的種子一旦埋下,就很難被拔除。高中時,鍾興民參加了學校的軍樂團,跟着老師學習小號。也正是這段經歷,讓鍾興民深入理解了各種樂器,掌握了一定配器的知識,爲以後做編曲事業打下了基礎。

橫下心來做音樂,鍾興民讀書讀到高二,就肄業玩音樂去了。

18歲那年,他擔任樂隊“紅螞蟻合唱團”鍵盤手,因爲不管在哪演出,他的年齡總是最小的,就被戲稱爲“Baby”,時至今日,“Baby”仍是他的外號,只不過,後輩總要在後面加上“老師”這兩個字。

25歲那年,鍾興民跟着臺灣殿堂級樂隊虹的鼓手徐德昌學習編曲,自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當年的編曲並不像現在這樣一臺電腦一個midi鍵盤基本就可以搞定。那時候,midi纔剛剛起步,業界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尤其是在音色排列的方式上更是“隨心所欲”。

也就是說你在這臺琴上製作完成的音樂拿到另一臺不同型號的琴上播放時會變得面目全非,小提琴可能會變成小號,長笛可能會變成吉他,鋼琴可能會變成大鼓……

因此,這就非常依賴錄音室固定的設備和音樂人對各種音色良好的感知能力。鍾興民泡在錄音室裏,不斷地學習樂理知識,感受不同的和絃曲式,摸索配器,逐漸有了做編曲人的實力。

對鍾興民來說,從高中肄業一意孤行走音樂道路,是隻能前進且沒有退路的,他只有不斷地琢磨技術,適應市場,才能生存下來。

打開一扇窗

中國風一直是周杰倫作品的一大特色。在這一點上,鍾興民非常注重從古典樂和民族樂裏汲取養分,爲周杰倫編配的作品都非常的耳目一新。

《青花瓷》被稱爲中國風歌曲最標緻的教科書典範,周杰倫在作曲上整首用的都是五聲音階,鍾興民在編曲上又加入了大量的民族樂器做鋪墊,利用不同樂器音色的特點,渲染着方文山詞中所體現的意境。可以說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國風作品。

▼《青花瓷》伴奏完全拆解:

視頻來源:B站@MiDi匠做MiDi

除了《青花瓷》之外,最典型的例子還有給周杰倫編的這首《雙截棍》。

雙截棍(Live)周杰倫 - 精彩音樂匯

仔細聽,曲子一開頭就是New Metal風格十足的電吉他solo,隨着人聲漸漸加上了貝斯和鼓點,吉他的節奏型又帶着Funk的律動感,甚至還加上了銅鑼,和周杰倫rap的停頓相得益彰。而到了副歌部分又是金屬電吉他,帶一點林肯公園的味道,十分抓耳。

你以爲這就結束了?副歌后,鍾興民在加強歌曲Funk味道的同時,還配上了二胡!雙截棍本來就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短兵器,二胡的加入和歌曲的主題完美契合,而二胡較亮的音色又彌補了搖滾帶來的沉悶。

你以爲這就完了?對大衆來說,這樣的編曲已經足夠完美,但對周杰倫和鍾興民來說,還不夠。鍾興民認爲曲子還是有點無聊,又在中間加了一段模仿巴哈的鋼琴樂段,不僅呼應了周杰倫彈鋼琴的背景,又讓整個曲子更加剛柔並濟,更耐聽,與周杰倫的想法一拍即合。

鋪墊過後,高潮部分的“哼哼哈兮”直接與二胡聲融爲一體,此時,旋律和人聲共同推動着樂曲的進行,直到曲末雄渾的鑼聲響起,人們頓悟:自己剛剛聽了一首華語巔峯之作。

直到今天,我們大部分的流行歌去掉歌詞後,更多聽到的還是在模仿西方,真正屬於我們的中國風音樂並不多,爲什麼我們總說日本歌一聽就一股日本味,印度歌一聽就一股印度味?因爲他們非常擅長將自己的傳統調式音階和樂器編配到現代作品中,而不只是當作元素給作品加了個花。

所以我們的流行音樂想要在世界立住腳,一定要有更多自己的聲音在。

到了《布拉格廣場》,鍾興民編曲的巧思又顯示出來了,這一次,突出的是他對各種當地樂器和絃樂的應用。

布拉格廣場蔡依林 - 愛情的城堡 (貓耳朵音樂繪本系列 1)

自從27歲的鐘興民發現陳志遠的專輯《心痛的感覺》,他感到了絃樂四重奏無與倫比的魅力。於是,就學了半年的大提琴,自此,絃樂成爲了鍾興民編曲風格的一個標籤。

《布拉格廣場》是鍾興民的第二座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爲了呈現歌曲的“東歐風”,鍾興民就地取材,前奏採用了有“液體滑動感”的豎琴,在間奏中加入羅馬尼亞手風琴,伴着踢踏舞的“噠噠聲”當古典節奏。

爲了歌曲的豐富性,鍾興民必須在流行曲調和古典樂曲之間來回跳脫,於是,他極其罕見地在流行歌中運用了“穿梭”的音效,以及各種提琴的快速切入切出,極具畫面感,讓人從東歐的浪漫詩篇中走出,步入憂傷的現實世界。

《夜的第七章》是周杰倫公認的“神曲”,這首歌的編曲同樣出自鍾興民之手。

▼強勢破解周董編曲:

視頻來自B站@MiDi匠做MiDi

這首歌可以說是鍾興民職業生涯的一個瓶頸,他前前後後編了七個月才完工。當週杰倫把demo交到他手上時,告訴他這次要去英國拍MV,偵探懸疑風。於是鍾興民就從“英國”入手,他首先聽了《魔戒》、《哈利波特》等電影的配樂找靈感,爲了最大化地保證風格純正,他還從美國訂來了原版總譜研究,這一來,就是三個月。這三個月的成果就是《夜的第七章》那帶有霍格伍茲味道的前奏。

爲了符合MV中發報員的設定,鍾興民專門錄製了打電報的聲音營造氣氛,再配合絃樂製造恢宏大氣的感覺。

爲什麼《聲入人心第二季》不好看了?這也可能和鍾興民有關係。在第一季中,鍾興民擔任音樂總監,黃韻玲擔任聲樂指導。一首《鹿 be free》,幫助“阿龍川菜”踢館成功。

在錄《聲入人心》的同時,鍾興民還擔任《歌手2019》的編曲老師,爲齊豫改編《最愛》。

如何成爲“鍾興民”?

大衆對編曲人的印象是模糊的,常常以爲作曲人就是編曲人,實際上二者相差甚遠。

華語樂壇中,絕大部分的作曲人是“寫簡譜的”,給歌曲定個調調,而編曲是“寫總譜的”,需要考慮用什麼樂器,用什麼和聲,用什麼音色,哪個樂器從哪一小節進等等問題。

當鍾興民憑藉《雙截棍》拿金曲獎的時候,臺上的頒獎嘉賓F4就傻傻分不清編曲人和作曲人的區別,把獲獎者錯叫成“周杰倫”。

▼鍾興民與他的7座金曲獎:

編曲人其實就像一位魔法師,可以化腐朽爲神奇,因此在勞務費上也比較高,請一個好的編曲人,歌曲基本上成功了一半。

鍾興民在一次採訪中透露了他音樂之路,那就是“痛快爽美”,這也爲廣大志在靠音樂喫飯的人指了一條路。

什麼是“痛”?痛在於學音樂的過程。堅持學音樂、做音樂是一個需要下苦功的過程。每一個音樂人在成名之前都經歷了一段不被人看好的時光。當一頭長髮的鐘興民把自己的首張專輯拿回家的時候,爺爺直接靈魂拷問:“你以爲這樣能養家活口嗎?!”但鍾興民並沒有放棄理想,而是更加篤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快”就在於要順應市場。這是鍾興民對年輕人的忠告。鍾興民參與編曲的作品達三千多首。

就拿爲周杰倫製作的歌曲來說:《爸我回來了》是嘻哈說唱,《夜的第七章》是古典結合說唱,《牛仔很忙》是美式鄉村民謠,《逆鱗》是嘻哈結合電子。慢歌方面,有R&B抒情的《龍捲風》,有爵士味道的《迷迭香》,有抒情搖滾的《楓》;中國風方面,他不僅《菊花臺》和《青花瓷》都是慢板抒情,但各具特色......如果不放下身段,順應市場需求,戒驕戒躁,一個音樂人靠什麼喫飯?

“爽”就是“痛”和“快”後的階段,也是很容易“飄起來”和遇見瓶頸的階段。對於鍾興民來說,瓶頸就等於興奮。因爲遇到瓶頸,就意味着可以尋找新東西,可以繼續學習,完善自己的不足。

“美”就是追求美麗的境界。鍾興民常常檢討流行音樂發展制度,他希望能“不量化地量化音樂家”。

其實,這就是一種“推翻重複”。反覆地用以前用過的手法可能會使你的音樂流行、“好賣”,但久而久之,就會讓你在舒適圈裏酣睡。要打破這種固化思維,就要不斷提高審美,多聽多嘗試,從生活中尋找靈感。鍾興民在給《飲食男女2012》配樂時,爲了貼合電影的感覺,就採樣了廚房鍋瓦瓢盆的聲音,左敲敲右打打,尋找最佳的音色。

在李琦Vlog裏,鍾老師說了一番話,格外打動人心。《聲入人心》播出後,成績令業界振奮,甚至帶動了音樂劇市場的發展。鍾興民和衆人酒酣之後,大談特談音樂市場的曙光。

他滿面通紅又坦然無懼地說:

“我們爲中國的音樂打開了一扇窗!”

可以說,華語樂壇的繁榮,不僅與臺前的歌手有關,還得依靠幕後的編曲人、製作人,共同推動良曲的誕生。希望這扇越開越大,讓更多的陽光照進屋子!

(完)

文中圖片、視頻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