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個剪着齊耳短髮,一雙靈動清澈大眼睛的英子,帶給我們許多的回憶和感傷,作者通過她童稚的眼睛,來呈現着當時北京城南社會底層人民四合院生活的氣息, 瘋子秀貞、妞兒、小偷、宋媽以及蘭姨娘和父母的悲歡人生,感受成人世界裏的無奈和傷痛。反覆歷經大人世界悲歡離合的英子隨着父親的離開,更真正體會到了身上的責任,她沒有在痛苦中消沉,而是不斷成長,她爲自己即將開啓新的生活做足了心理準備,英子真正的長大了。

導讀:詩人余光中先生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經典作品,後面改編成同名電影又獲得了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那個剪着齊耳短髮,一雙靈動清澈大眼睛的英子,帶給我們許多的回憶和感傷,作者通過她童稚的眼睛,來呈現着當時北京城南社會底層人民四合院生活的氣息, 瘋子秀貞、妞兒、小偷、宋媽以及蘭姨娘和父母的悲歡人生,感受成人世界裏的無奈和傷痛。

01、純稚的世界裏沒有好壞,只有善念

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她的童年時光始於幸福洋溢的家庭與熱熱鬧鬧的街市,爸爸是一名清閒的知識分子,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下班則可以陪伴英子的成長,媽媽則是全職太太,能夠給予她整天的陪伴。

宋媽是英子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忠實僕人,比起底層社會,英子算得上大小姐身份了,她天性善良,聰明伶俐,率真耿直,對一切未知充滿了好奇。

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因爲跟一個大學生相愛,並未婚生下女兒小桂子,卻被父母偷偷拋棄,秀貞時刻處在想念情郎思康和女兒的崩潰中,瘋了。

小夥伴妞兒,被養父母逼着去賣唱賺錢,唱不好還遭毒打,她跟英子說自己不是父母的親生女兒,想要離家出走,交流中英子確認妞兒就是秀貞日思夜想的小桂子,並在雨夜裏帶她去見秀貞。

秀貞急着帶妞兒去見爸爸,在追趕火車時,兩人十分不幸地喪生在飛馳的火車下。自此,惠安館的秀貞和妞兒,便消失在英子的童年生活,像從未出現過一樣。

在荒草叢生的空院裏,英子遇到了人人喊打的小偷,雖然分不清好人壞人,但她相信了小偷說的是爲了供弟弟上學,迫不得已才偷盜。她沒有害怕,沒有逃離,更沒有舉報,天真善良的英子還跟他訂下去海邊的約定。

不久,年輕小偷就被警察抓了,他的離去,讓英子又想起一年前離開自己的瘋子秀貞,也讓她突然明白起來,大人世界裏諸多美好願望,終究還是經常與現實有所衝突。

從小照顧自己的宋媽,爲了生計無法陪伴在一雙兒女的身邊,看着英子姐弟,就時常唸叨起自己的孩子,她的境遇如同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生活艱難不得不狠下心,來到城裏賺錢,都盼望着能早日跟孩子們團圓。

可嗜酒如命,不務正業的丈夫把女兒賣給了四處遊走的商人,兒子也沒有照顧好而溺水身亡。

宋媽極其悲慘的命運通過英子的孩童視角暴露出來,是那樣的客觀、真實毫無虛假,讓讀者輕而易舉地就能感受到生活在社會底層人物命運的悲哀。

看着宋媽被丈夫接走,英子心裏十分傷心,她捨不得宋媽走,但還是心存祝福。

雨果說: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英子用她的純真和善良溫暖了秀貞、妞兒、宋媽和小偷,在他們孤獨的靈魂,苦難的生活中投以陽光般的善意。

02、有些離開是爲了成全

蘭姨娘是英子鄰居施家的小妾,也是個苦命的女人,3歲被親孃賣了,14歲從蘇州被人帶進北京,16歲又賣進妓院,20歲跟了63歲的施大,一跟就是5年。

後因受不了施家老爺的刻薄而離家出走,被英子的父親收留,便在她家住下了。

蘭姨娘和英子的母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女人,一個面容憔悴,生了5個孩子,正懷着第6胎,一個未曾生育,外貌姣好身形婀娜,還會討男人歡心。

而且她早就有意於英子的父親,甚至試探性地跟英子開玩笑說,讓我拜你媽媽當姐姐,問她可願意?在那個年代,兩女同侍一夫就是姐妹關係。

雖然“新文化運動”後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但民間仍然盛行納妾之風,納妾在當時是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更是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的必要手段。

英子的父親曾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去喫花酒都是喫遍一條街的架勢,從天黑到天亮,英子的母親就在家守回一個醉醺醺,滿身脂粉香的丈夫。

這樣的人生經歷下,身邊有個嬌媚的蘭姨娘,他自然想要將她納爲小妾。

有一天,英子親眼看到蘭姨娘坐在爸爸的牀邊爲其點菸時,兩人親密的模樣,英子瞬間理解了母親難過傷心背後的無奈,因此對蘭姨娘的喜愛也轉而成了恨。

面對大人錯綜複雜的關係,英子只能通過哭鬧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就在那會兒,父親朋友德先叔戲劇地出現,讓英子有了幫助母親的辦法。

她開始有意撮合蘭姨娘和德先叔在一起,努力沒有白費,英子成功了,德先叔和蘭姨娘最終雙雙離開自己的家。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誰又能用言語說得清呢?大人們的待客之道在孩子的眼中總是像迷惑行爲一般,然而人終究還是感情動物,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對於外人和感情,總有着自己的判斷標準。

03、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

人無完人,無論是父母還是蘭姨娘,在英子心中曾一直是最好的人,然而每個人又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秉性,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其實人生就像一塊拼圖,認識一個人越久,這幅圖就越完整,但我們始終無法看清它的全部,因爲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謎,沒必要看透,卻總是看不完。

隨着事件的翻篇,英子一家還是回到了最初的模樣,父親還是英子喜歡的父親,還是家裏的頂樑柱,父親臨終前問英子,你恨爸爸嗎?英子說,我不恨。短短的幾個字包含了英子與父親的和解。

真實的生活需要我們自己去回答,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而放下更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一種寬容。

英子只記住了父親對她說的:遇到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你要學着做很多事情,幫助媽媽,因爲你最大。

反覆歷經大人世界悲歡離合的英子隨着父親的離開,更真正體會到了身上的責任,她沒有在痛苦中消沉,而是不斷成長,她爲自己即將開啓新的生活做足了心理準備,英子真正的長大了。

一首《送別》讓整部影片浸透在淡淡的憂傷和沉沉的相思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麼悠長而悲涼,故事中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透過英子童稚而懵懂的雙眼,更顯得真實與無奈。

人的一生都在告別當中,親人、朋友、愛人,終將一個個離我們而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品嚐到了苦澀,然後在苦澀中成長。

有人說成長就是遇到一系列無法接納的事情,讓我們的心理人格啪啪全碎掉,這個時候要做兩個選擇,一是扔掉重建,一是把它放進來重建,第一種叫不成長,第二種才叫成長。

也許未來會有很多挫折坎坷,也許一路平坦,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堅持一路成長,向陽而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