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15日,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73週年的日子。

我們給大家講講天津的一條路:

芷江路

芷江路,

是和平區成都道和岳陽道之間,

一條兩百零九米的小街。

這條短短的小街,

從街口一眼就能看到街尾,

可它命名的背後,

卻有一個長長的故事:

芷江位於湖南省西部,現爲懷化市下轄芷江侗族自治縣。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8月21日,日軍今井武夫副總參謀長一行,奉命由南京飛抵芷江,交出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中國軍方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的備忘錄。“芷江受降”宣告侵華日軍徹底失敗。寫下了我國近代史上抵禦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光輝一頁。

受降紀念坊

1946年2月建於芷江的“受降紀念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誌。“芷江受降紀念坊”是全球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六座凱旋門之一,其他五座分別坐落於羅馬、柏林、米蘭、巴黎和平壤......

其實在天津,像這樣因爲抗戰而命名,

而當下年輕人可能不熟悉的,

道路名稱,還有很多:

獨山路

提起獨山路,

年長的天津人知道,

它在西開教堂的隔壁。

中年人知道,

他在國際商場後身。

現如今,曾經的獨山路口,

已經被封閉,就是圖內的藍圍擋後面。

從便道的結構還可以看出曾經的痕跡。

而它的命名,則來自於:

獨山,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最南端。

獨山戰役,是中國抗戰史中充滿傳奇色彩的戰役,橫掃了大半中國的日軍在名不見經傳的獨山遭遇了最後的打擊。

深河橋

"北起盧溝橋,南止深河橋",日寇全面侵華,但獨山城北深河橋卻成爲日寇不可逾越的障礙,爲阻止日軍繼續前行而被盟軍炸燬的深河橋成爲"最後一橋"。這裏也成爲了日軍侵華的終點站,此後日軍再未侵佔過我一寸山河。

多倫道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陰謀侵佔我國東北,

日特務機關在天津毒瘤般大批出現。

早在1931年3月前,大特務土肥原賢二就祕密來天津,

建立特務機關,企圖消滅張學良。

1937年7月,日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日軍佔領天津。

日本特務機關在日租界福島街的一所大樓門前,

曾明目張膽地掛出了“大日本天津陸軍特務機關”的牌子。

這個機關存在8年之久,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

中國政府正式接管日租界,將街道改名。

其中,日租界西側的福島街,改名爲:多倫道

如今的多倫道

多倫,位於內蒙古中部、錫林郭勒盟東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

馮玉祥將軍像

多倫浴血戰 奪回我河山--長城抗戰後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第一個勝仗

1933年4、5月,日軍越過長城,進逼平津,並侵佔察哈爾省(今分屬內蒙古自治區和河北省)多倫、沽源等地。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準備與日軍簽訂停戰協定。馮玉祥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建議和幫助,於5月26日在張家口通電成立民衆抗日同盟軍,自任總司令。

吉鴻昌將軍像

多倫爲察東的重鎮,既是冀、察、蒙之間的交通樞紐,又是塞外商業的中心和軍事要地,日本把它視爲攻掠察綏兩省的戰略要點。同盟軍由吉鴻昌指揮分路向多倫發動進攻,經五天激戰,收復多倫。多倫之戰,同盟軍雖犧牲,但誓除日寇,猛烈進攻,終獲勝利,使驕橫的日寇遭受沉重打擊。日寇雖力守多倫,但終於失敗,侵佔的中國國土得而復失,對日軍來說是空前的,因此對日本侵略者的精神也是一次重創。多倫之役結束後,察東四縣全部收復,成爲“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僞軍手中收復失地的壯舉,給全國民衆帶來了抗日御侮的希望。

常德道

提起天津的“五大道”,

那可謂家喻戶曉。

而坐落在民園一側,

五大道之一的“常德道”,

更是三步一洋樓,

五步一故居:

孫嘯南故居

曾延毅、張福運、林憲祖、孫家玉、孫嘯南...

他們當中,有人支持革命,

有人蔘與地下工作,有人接濟烈士家屬

有人蔘與抗戰...

常德,古稱"武陵",別名"柳城",是湖南省省轄市。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侵華日軍爲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並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抗日戰爭第六戰區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

常德保衛戰劇照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餘人。此戰中,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8000名虎士僅83人倖存...

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爲"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張自忠路&臺兒莊路

臺兒莊路上的張自忠將軍雕像

1946年,爲紀念抗日戰爭中殉國將領張自忠,

天津將海河西岸的主幹路命名爲

張自忠路

與張自忠路接續的就是

臺兒莊路

老人正在拍攝張自忠將軍雕像

張自忠將軍與天津

1911年,張自忠將軍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校,

1936年到1937年間,任天津特別市市長。

抗日戰爭期間,張自忠將軍指揮了很多戰役

其中就有著名的臺兒莊戰役,

而沿海河的這條路就叫臺兒莊路。

張自忠將軍雕像碑文

臺兒莊,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

臺兒莊大捷,又稱臺兒莊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臺兒莊。臺兒莊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爲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電影:血戰臺兒莊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張自忠將軍像

戰役由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徵、池峯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戰役期間,中國抗戰最高統帥蔣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視察、督導、調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蔣介石在臺兒莊戰鬥最激烈的時刻親赴臺兒莊南站觀戰,並親自勉勵池峯城,前線將士因而士氣大振,大大增強了前線將士的戰鬥力。

重建後的臺兒莊古城

臺兒莊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因爲臺兒莊大戰,古城化爲一片廢墟。2008年4月8日,在紀念臺兒莊大戰勝利七十週年的活動上,棗莊市正式宣佈,啓動臺兒莊古城重建工作。

從芷江路開始,我們走過了:

西開教堂前的獨山路,

百貨大樓旁的多倫道,

民園旁的常德道,

海河岸邊的張自忠路和臺兒莊路...

是的,這段故事很長,

八年,甚至更長;

這段故事也很遠,

遠到七十多年前。

今天的我們,更應該銘記

天津這些道路,

和路名後面所飽含的歷史滄桑...

寫於2018年8月15日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73週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