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宝宝为什么会打人,是不是不开心了,为什么不开心呢,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继续有打人情绪,要把他带离,让他意识到不好的行为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而他需要对此负责。

我们有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小孩子会打父母,当你发现孩子出现了这些看似攻击性的动作时,该如何正确进行引导。

一、自我意识萌发

2岁左右孩子开始萌发了自我意识,会以自我为中心,有强烈的物权意识--“我”的东西就不许别人碰,就要“保护”起来。

此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无法很好地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为了得到或保护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借助其他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这一阶段的宝宝还没有建立同理心并不太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也没有“欺负”这个概念,意识不到“打人”会“伤害”别人,只是在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行事。

对此,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宝宝明白,他现在的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引导他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如果孩子大人了,大人可以用平静并且坚定的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不能打人/不能咬人”,打人是不对的。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宝宝为什么会打人,是不是不开心了,为什么不开心呢,安抚孩子的情绪。

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想法和情绪——“妈妈知道你生气,你能和妈妈说说为什么生气吗?”如果孩子太小不会表达可能需要妈妈通过猜测帮助孩子说出生气的原因。

在了解了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后,明确表达对他的理解。然后教给孩子如何用正确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道歉

道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让孩子学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做错不怕,但需要学会道歉。

等宝宝平静下来后,可以这样和他陈述事实,告知他打人不对,别人会生气没回疼痛,让宝宝知道被打会很疼,很难过,客观上帮助宝宝分析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培养宝宝的共情能力。

•如果宝宝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他说“对不起”,并教孩子通过握手或者拥抱来表达友好。

•如果孩子继续有打人情绪,要把他带离,让他意识到不好的行为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而他需要对此负责。

二、缺乏自控力

三四岁以后,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但也可能表现出打人或者骂人等伤害别人的行为。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还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行事难免容易冲动。

另外,这阶段孩子面对冲突的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除了运用前面提及的步奏去引导宝宝认识情绪,表达意愿,承担结果以外,还需要教会宝宝正确地宣泄情绪。

尤其是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频繁地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有必要教孩子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恰当地排解。

要让孩子明白,情绪的宣泄不是只有打人这一种方式,很多办法都可以帮助他缓解和平复情绪。

三、模仿大人以暴制暴

如果三岁以后宝宝打人的行为仍然没有减少,可能是家庭成员中有人在有意无意地通过“打”来表达某种诉求。

比如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经常用恐吓性的语言来吓唬孩子:“你再不乖,我就打你。”

于是,孩子就学到了用打人来表达愤怒,表达不满,让别人听话,在模仿中习得了“打人”的行为。

永远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永远记住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绪,第一步其实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控制情绪。

总之,宝宝打人,未必意味着暴力或攻击。学龄前宝宝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当他们想要表达却无法很好表达自己时,可能会出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暴力行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

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