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时装周我是超模——50+时装模特选拔赛正在进行中。

在团体初赛中,参赛团队表现各不相同。有整齐划一的服装和装饰,有用肢体语言演绎的红色经典舞台剧,还有的团队人数不多,但每个人的服装都各不相同,彼此呼应,既彰显个性,又具有整体和谐的美。

担任本届初赛的三位评委分别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李欣老师,曾策划举办多场国内大型模特赛事,是中国服装功勋人物奖章获得者;王文娟老师是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教授;孙高燕老师则是北京孙高燕时尚设计工作室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面对参赛团队的表演,每位评委老师都给予客观的评价。特别是有些团队参赛选手已经80多岁,仍旧意气风发,感动着评委老师和观众们。

曾从事过服装设计的李欣老师在赛后的记者采访中坦率地指出:目前在老年模特表演中发现,一些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整齐划一的服饰、服装上而忽视了服装模特最基本的功能:即突出个性化的服装服饰,用肢体语言向人们诠释服装的生命力。目前我们参赛团队的表演有点像舞蹈、广场舞,讲究动作整齐,讲究故事情节,这些都是不恰当的。

初赛过程中,评委老师针对一些参赛选手的服装、服饰、鞋子的搭配问题也提出了意见。服装模特比赛,讲究的是和谐的美。从事服装、服饰艺术设计的王文娟老师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服装模特表演展示的是服装的系列性,需要考虑服装、服饰、鞋子的色彩、样式的搭调,如果穿坡跟鞋、厚底鞋就不符合观众审美需求,还是应该穿一双色彩与衣服同属一个系列的细高跟鞋为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服装、服饰的精致性和协调性。

面对众多参赛选手,孙高燕老师指出:参加50+生活馆组织的服装模特活动的选手,有的很知性、有的很淑女,需要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审美,知道哪一款最适合自己。那种不论身材一律都穿旗袍参赛是不能彰显自己的优势的。

王文娟老师在采访中告诉记者:50+生活馆在当下时尚文化背景下举行这样的活动,对提高中老年人生活品质、审美等方面非常契合。中老年人愿意通过这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优雅,但是缺少一种标准,因而就停留在一种模式中,剧情化、表演节目也就在所难免。需要我们重申模特的标准,让选手们清楚服装模特比赛的要点,引导他们更好地展示自我。

据悉,随着赛事的推进,50+生活馆还将对参赛选手进行相关培训,让选手们通过参赛、培训、再参赛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让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