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11月14日報道,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外事活動中,武警國賓護衛隊的颯爽英姿總能給人留下印象深刻。

  2013年,曾一度中斷的武警國賓護衛隊重新組建。說起當年的點滴,重建任務的牽頭人們依然清晰記得。

  組建之初,重溫入黨誓詞。王旭鵬 攝

  時間緊急:三天之內,隊伍開張

  說起護衛隊重建工作,沒人比執勤第七支隊副支隊長高彬更瞭解。作爲十年前第一代護衛隊隊員,高彬始終記得,接到重建任務時的心情:2013年的5月,接總隊首長指示,由我負責牽頭重組任務。武警國賓護衛隊終於又回來了。

  接到指示後,高彬很快投入到重建工作當中:

  5月13日,開始對原護衛隊摩托車進行檢修,並連夜擬定護衛隊成員選拔標準。

  5月14日,預備隊員選拔工作,將選拔標準與招募通知下發到北京各個支隊。

  5月15日,招募人員到位,按既定選拔條件,從支隊推薦來的260多名選拔者中,挑出了66名成員,加入到第二代武警國賓護衛隊陣營之中。

  到了5月16日,這支新組建的部隊集結完畢,站上了北京總隊的訓練場地。

  兩天時間完成隊員初選,3天時間開始訓練任務。

  “首長提出的要求,是用一週選人才,組隊行,開訓練。但我想抓緊時間,在3天內就把隊伍拉起來,不耽擱後續工作。”高彬說。

  2016年8月,第一次跨區執行任務的國賓護衛隊,駕駛着摩托車行駛在杭州街頭。國賓護衛隊供圖

  設備短缺:66個兵,13輛摩托車

  隊伍初見雛形,但困難依然不少。沒有一個教練,沒有一本教程,甚至連正規的訓練場地也沒有,這都是擺在高彬面前的難題。

  沒有教練怎麼辦?高彬想到了十年前,和他一同在護衛隊教練班的隊友。

  他找到其中兩人,把護衛隊重建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並說明了缺教練的情況。

  “真沒想到啊,我這兩個已經復員十多年的戰友,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等部隊開張那天,他們已經回到部隊,做好訓練準備了。”高彬感嘆。

  教練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設備的短缺。摩托車,這是武警國賓護衛隊每名成員不可或缺的“武器”。

  但時間實在緊迫,高彬只能找出十年前隊員開過的摩托,大致檢修一番後,挑出13輛加滿油還能用的車,供66名隊員訓練使用。

  66個人,13輛車,訓練捉襟見肘。高彬沒有辦法,只能讓車連軸轉,學員們輪流上。

  “就是喫飯時間,車也不熄火,一撥人去喫飯,另一撥人接着練”。高彬說。

  9月4日,國賓護衛隊員整裝待發,當日,G20峯會在杭州開幕。 特約記者 李光印攝

  日夜開工:高強度訓練,600多次任務零失誤

  所有準備工作就緒,重建後的國賓護衛隊,在2013年5月16日這天,正式站在了訓練場。

  “你們願意加入武警國賓護衛隊嗎?”

  “我們自願加入武警國賓護衛隊,爲國爭光!”

  第一天的訓練場上,隊員們齊聲喊出這句誓言。

  爲這句誓言,迎接這66名新兵的是極高強度的訓練。

  沒有駕駛摩托車的基礎,設備又有限,訓練難度和強度都異常困難。高彬說:“隊員們只好每天早晨4點半起牀,5點開始訓練,直到晚上8點,天黑得看不見了,纔回去休息。”

  他說起戰士們訓練推車的細節:一輛摩托車500多斤,剛開始隊員們三人成團,共同推車,一個人在前面扶着把,兩個人在後備箱左右託着,這樣才能把車推起來。

  但他們不僅要推起來,還要推着車每天走上5公里。

  這並非易事,即便是對於身高一米八以上的男兒來說。“一天下來,他們的手都沒力氣了,肌肉酸脹得厲害,喫飯時連把菜夾在碗裏都使不上勁。”高兵談到。

  如今,第二代武警國賓護衛隊已走過了5年崢嶸歲月,出勤了600多次任務,順利完成了20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護衛行動,失誤爲零。

  面對這樣的成績,高彬回答:“‘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幹勁和熱情背後,是軍令如山,是每名官兵把忠誠舉過頭頂,把赤城付諸行動。”

  (文丨楊雨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