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編輯 | 德小強

郭德綱相聲裏有這麼一段:老太太買了木雕,很尊敬地抱着,旁人問,“大娘,這木雕多少錢買的”?老太太急了,“說話沒規矩,這是木雕,能說買嗎?這得說請。”旁人改口,“您多少錢請的”?老太太聽到錢心疼了,“就特麼這個破玩意兒,八千!”

老太太對於木雕的情感,像極了投資者對於巴菲特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投資者對價值投資理念極度擁護,一方面又覺得巴菲特那套不實用,在中國行不通。“賺不到錢”、“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按照巴菲特的理論,最終連人生都會產生懷疑”。

5月3日,巴菲特股東大會結束了。沒有勁歌熱舞,沒有金髮女郎,投資者看着屏幕裏的老頭絮叨了5個小時。由於時差的原因,中國投資者需要定好鬧鐘,凌晨爬起來看首映。尺度APP上的牛人各種討論,有的發了4萬字實錄表示支持,有人說巴菲特給了我們價值3800億的忠告。

問題的關鍵是,巴菲特粉絲衆多,價值投資理念也得到驗證,爲什麼被說成沒有市場?

巴菲特的密友芒格一句話曾引起爭議:中國投資者把股票當賭博太愚蠢。在今天的大會上,巴菲特也強調不要把投資當賭博。言外之意,投資者的投資觀念和方式出了問題。這並不是價值投資所倡導的,熟悉巴菲特的投資者知道,價值投資理念蘊含遵守規則、重視常識、刻苦鑽研等基本經驗。

案例也多不勝數,不因爲想賺錢去忽悠其他投資者,不買自己看不懂的公司,比如巴菲特對於科技股的謹慎。巴菲特爲了買入股票,要和它的競爭對手聊,和它的供應商聊,和它的客戶們聊。剛入行的時候,巴菲特曾把10000頁的《穆迪手冊》看了兩遍,內容涉及工業、運輸、銀行以及金融,每個行業都看。

道理都懂,但實踐起來難。許多投資者看到別人富裕起來,按捺不住,選擇的是投機,而不是心平靜氣做價值投資。對於股票投資的關注點,也脫離了企業本身,而糾結於賭博式的概率和數學計算。巴菲特曾說,不需要高智商,不需要高等數學,更不需要高學歷。

令投資者擔憂的,不是自己情商和學歷過高,而是一些人對規則的破壞。關於股市有一個著名的“賭場比喻”:四個人打麻將,一個人坐在凳子上非常舒服,另外三個人卻得蹲在地上陪他打。更糟糕的是打到一半的時候,坐在凳子上那個兄弟會站起來說,讓我看看你的牌,再接着往下打。

當然,“賭場比喻”有誇張的成分,真實情況並不像那麼露骨,卻也曾有不規範。比如某些私募冠軍、投資大師的富有,伴隨着“割韭菜”,伴隨着對規則的破壞,爲投資者所不恥,最終受到監管處罰。比如德隆系、溫州幫等莊家以及徐翔等。

價值投資理念的養成,需要投資者苦行僧式的修行,但這點很難有人做到。當然,還需要修行的是上市公司。白馬股爆雷,防不勝防,巴菲特也得變成“巴韭特”。投資者質疑,實踐價值投資理念的人很少,一些人似乎把巴菲特當成割韭菜的刀。

巴菲特的追隨者除了參加“奧馬哈朝聖”的,還有斥資千萬上巴菲特飯桌的。“私募教父”趙丹陽花了1400多萬拍下巴菲特午餐,飯桌上問巴菲特某支股票怎麼樣,巴菲特大概說了“會考慮”。後來,股票大漲,持股的趙丹陽賺了上億。

巴菲特飯友還有天神娛樂前董事長朱曄、幣圈賈躍亭孫宇晨,兩人也是把巴菲特的熱度,蹭到禿嚕皮。朱曄後來的公開演講裏總繞不開巴菲特的啓發,比如《巴菲特午餐對我人生有兩個改變》等等。孫宇晨就更不用提了,被外界稱爲“戲耍”股神的90後。

對這些老闆而言,表面上是喫一頓飯,實際上喫的是巴菲特的頭銜與背景,是一次名利場的狂歡盛宴。至於花了多少錢,喫的什麼,價值投資領悟多少,並不重要。他們看重的是,花了這麼多錢與股神喫了一頓飯之後,今後要怎麼在其他人身上,把這錢賺回來。

當然,隨着新證券法的施行、註冊制改革,以及監管的不斷完善,價值投資理念越來越有市場。未來,數萬奔赴奧馬哈的投資者,以及斥巨資和巴菲特喫飯的人,心中所追求的,可能不是追漲殺跌的快意江湖,而是數年見高下的投資價值觀養成。

不論對巴菲特是真追隨,還是假惺惺,巴菲特都應該被請下神壇。他所倡導的價值投資,蘊含着“遵守規則、重視常識、刻苦鑽研”的經驗,本該是投資者的日常。何況世界上根本沒有股神,只有帶情緒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