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今年的行情,玉田縣大白菜菜農每畝地要賠300元到500元,“今年玉田大白菜地頭收購價在每斤0.13元至0.14元,而農民種植成本在每斤0.18元左右”。風調雨順時,蔬菜供應量大、菜價低迷,很多品種價格都在成本線之下,甚至還會滯銷,種植者損失慘重。

近期,各地很多地區大白菜開始豐收。但由於各種因素,大白菜價格出現低谷,收購價最低跌至0.15元/斤。大白菜價格較低對農民造成了哪些影響?面對低迷的價格,應如何調整?

收購價格低 菜農每畝虧數百元

過去,每到冬季,大白菜、蘿蔔、大蔥便成了北方家庭餐桌上的主角,家家戶戶成堆的冬儲菜也是很多人記憶裏不可或缺的冬季元素。

今年,河北玉田大白菜種植戶焦志利種植的13畝冬儲大白菜預計能砍收12萬斤左右。他介紹,按每斤收購價0.18元,還要包砍菜的人工,再加上種植成本,每斤利潤也就剩下0.09元,哪怕按照1畝收1萬斤算,一畝地也要虧400元。

京津冀農產品行業聯盟祕書長尹作豐介紹,玉田縣大白菜主要供應北京、天津、東北等地,其中銷售到北京市場的佔30%以上。以今年的行情,玉田縣大白菜菜農每畝地要賠300元到500元,“今年玉田大白菜地頭收購價在每斤0.13元至0.14元,而農民種植成本在每斤0.18元左右”。

什麼原因造成白菜價格下跌?

以前白菜主產地固定在河北玉田、唐山、秦皇島、固安,少量在河南。但近幾年山東、河北、河南、內蒙古等蔬菜主產區大量種植白菜,導致供大於求,白菜自然賣不上價錢。

蔬菜是時令產品,無法在價低時過多購買貯存,菜價低時,蔬菜需求量不會改變,供大於求產生的富餘產品最終會浪費;當蔬菜供應能力不足時,菜價可能會上漲。比如近期農民的白菜都入窖了,供應量減少,所以價格漲了一點。

大白菜價格低谷如何調整?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直言,當前的蔬菜價格陷入一個“怪圈”,即農產品豐產不一定豐收。風調雨順時,蔬菜供應量大、菜價低迷,很多品種價格都在成本線之下,甚至還會滯銷,種植者損失慘重。他認爲,現階段農民掌握的信息與市場信息不對等,種植比較盲目,什麼價格高種什麼。

張玉璽建議把農民組織起來,走規模化道路。“農產品種植應該讓供求迴歸平衡,而不是千方百計提高產量,產量越高價格越便宜,農民就不掙錢。”

同時,農產品一定要打品牌,品牌代表質量和種植者品德,有了好品牌以後,還要會宣傳,“好山好水出好果,好果還得靠吆喝”。

因此,相關部門應重視這個問題,引導農民不盲目種植,同時持續種植,不要什麼賺錢種什麼,也不要虧了錢就不種了,只有持續種植,有了規模化,採購商才願意購買,才能避免農產品一多就滯銷。

編輯:李潔

責編:康軒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