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隋朝,人們想到是那位很“小氣”的隋文帝,以及那位爲了奪皇位而假裝節儉的隋煬帝,當然還有對中國有重大影響的三省六部、科舉制和大運河。但是隋朝爲什麼要叫做隋朝呢?

即使沒有看過任何資料,也大約能猜測跟楊堅的封號有關,但歷史上楊堅的父親被封的是“隨國公”,後來楊堅繼承了這個封號。但爲什麼又要將“隨”改爲“隋”呢?

根據專家考證,“隨”是西周時期位於河南一帶的一個小封國,是周王期許他能夠永遠追隨周天子而爲之取“隨”,所以楊堅那一族被北周封爲“隨國公”,也是要他們永遠追隨的意思。待到楊堅取代北周,對於這“隨”字,卻是不太喜歡。

光從字面來看,人們想到的多是“隨便、隨興、隨意”等詞語,感覺不是很正面。而楊堅對於這個字的反感,是因爲“隨”中間有個“辶”,而“走”代表着走動,飄移不定,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如果取了一個帶“辶”的“隨”作爲國號,會不是代表這個國家也會一下子冒出來,不久又消失呢?

所以楊堅就將“隨”字裏的“辶”部去掉,改用“隋”當作國名。後來的歷史證明,即使少了“辶”字,這個隋王朝依舊短命,看來國號取得不好,國家依舊是無法長治久安的。

楊堅自以爲聰明,將隨的“走”字走去掉,發音依舊不變,以爲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這個“隋”字比原來的“隨”字更糟糕。查查字典就可以發現,少了“走”的“隋”字意思是指祭祀時剩下的小碎肉。也因此許多學者對於隋文帝的評價,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小氣外,還加上了一個不學無術,如果楊堅能多讀一點書,就會發現這個“隋”字比“隨”更糟糕。

近年來,隋朝的評價在慢慢上升中,人們治史也似乎較少關注到道德層面,所以隋朝的大興土木、確立官制、科舉都受到了現代人的肯定,就是曾經被喻爲暴政代表的秦朝,近年來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今日留下來的許多古代宏大建築,大多是在暴君的統治下建設的,如果沒有這些暴君,我們今天就不會看到兵馬俑、長城、大運河,以及那些帝王陵寢了。

短短38年,隋朝終究是擺脫不了曇花一現的命運,但它所留下來的許多制度都沿用到了後世。雖然國名是祭祀時剩下的小碎肉,但還是滋養出了強大唐王朝,況且這個小碎肉王朝所建造的倉庫很多,每每唐朝遇到饑荒,都要靠這些存糧渡過難關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