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任何一位中國的影視創作者而言,將四大名著中的任意一個搬上熒屏,都是他們的夢想。

這種夢想至少有兩個方面現實及理想的支撐,一方面四大名著是中國最爲經典的故事和文本,有着最爲廣闊的知名度和市場受衆人羣,拍攝無疑會引起最大的關注和討論以及收視,這是名利雙收的事情;二則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個,都人物衆多劇情複雜,內容的縱橫捭闔、從文字文本到影視文本的轉變,都給影視創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是否能夠運用影視語言組織故事、調動人物,獲得觀衆的認可,是對影視創作人員能力檢驗最好的標準之一——也就是說,基本上能夠導好、編好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名列大師的範疇了。這也就不難想象,爲何四大名著會被部分或全部搬上大小熒屏,並不斷被翻拍。高希希版的《三國》就是其中一例。

新《三國》海報

高希希版的《三國》——也稱新《三國》,相較於1994年王扶林版的《三國演義》而言——是2010年與觀衆見面的。上映一年前,還在後期製作的高希希導演接受了《三聯生活週刊》的專訪,聲稱“《三國》要全面超越《三國演義》”。那麼是否真的超越,且全面超越了呢?

人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王扶林版《三國演義》播出時候,我尚可謂少年一枚,待高希希版《三國》播出的時候,我已是中年大叔一個了。好在仍不是“老”,雖然歲月匆匆過,書仍然讀得不太懂,但混雜着兩部電視劇,到也是翻看了幾遍。難免不對兩劇及原著進行比較。

高希希版的《三國》,相較於王扶林版較爲忠實原著的《三國演義》,如果說創新的話,劇看下來,大概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劇情的設置和內容的裁剪。老版《三國演義》共分爲羣雄逐鹿、赤壁鏖戰、三足鼎立、南征北戰、三分歸一五大部分,描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將近一個世紀中間歷史和政治波詭雲譎的變遷。新版則掐頭去尾,從曹操討伐董卓開始劇情,到諸葛亮病逝就結束了電視劇。這當中最大的一個改變是,正如劇名是《三國》所示,劇情大體上是圍繞着三足鼎立時期開展並敘述的。三國——魏蜀吳三家的篇幅相對均衡,而不是按照老版以蜀一線爲主展開。在這樣的基礎上,就大大地擴充和增加了魏吳兩國的筆墨,尤其是對魏及曹操一線濃墨重彩地進行了渲染,這應該是新《三國》最大的改造和“創新”的地方。

新《三國》劇照,陳建斌飾演曹操

新《三國》還適應了時下觀衆的需求,增設和演繹了不少感情戲,重要的就有四段,分別是呂布與貂蟬、周瑜和小喬、孫權與大喬以及劉備和孫尚香。也算是回應了民間對於都是男人權謀戲中的情感調劑的需求。畢竟《呂布戲貂蟬》以及《龍鳳呈祥》這樣描述三國人物情感狀態的戲曲,在民間還是有廣闊的市場和基礎的。

第二是人物的塑造。魯迅曾評價過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描寫,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僞,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以批評其爲塑造人物形象而過於用力,反倒起到了反效果。王扶林版的《三國演義》大體上本着原著對人物描寫而進行塑造的,而高希希版的《三國》則對人物進行了比較複雜的處理和符合現代人意識的還原。比如曹操作爲一代奸雄,既有其奸的描畫,也有其雄的展現;而劉備則在展示其仁義忠厚一面的同時,也對其心機進行了刻畫……總體而言,新《三國》的人物比較立體,符合現代人對於人物的理解和期待——每一個人都是複雜的個體,尤其是在波詭雲譎風雲變幻的時代中留下歷史記錄一筆的人物,更加不可能是扁平而臉譜化的。

在新《三國》中,於和偉飾演劉備。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於和偉憑藉《軍師聯盟》中曹操一角獲得“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

在新《三國》中,張博飾演孫權。

新《三國》第三個“創新”,也較老版而言超越的地方,就該是電視劇中場面的調度和特效的運用了。三國故事中戰爭場面不計其數,老版囿於技術、資金以及時代等的侷限,對於戰爭場面的展現自然不能與時代和特效技術飛速發展的新版相比。戰爭場面的表現以及特效技術的運用確實是新《三國》可圈可點的地方。新《三國》劇組號稱電視劇投入了近2個億,10年前電視劇這樣的投入,委實是很巨大的;而其中很大部分的錢據說都用到了特效和製作上。從最後的成品來看,這些錢花的還是值得的。

新《三國》劇照

公允地講,高希希版《三國》從整體而言是部較爲成功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把魏蜀吳三國之間、君臣之間以及朝中黨派利益集團之間的戰略謀局、忠肝義膽、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表現得酣暢淋漓;電視劇情節跌宕起伏、劇情的處理鬆緊得當、通俗易懂,卻讓我們在觀劇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歷史的必然和偶然以及政治鬥爭和權謀的驚心動魄。然而要如高希希說的全面地對《三國演義》的超越,我則還是持商榷的態度。

相較於全面和立體地呈現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百年曆史的《三國演義》而言,新《三國》的歷史截面是比較短的。編導也號稱其既不是按《三國志》拍真正的歷史,也不是按照《三國演義》拍這部名著,因此就和老版的《三國演義》進行了區別,因此劇名也只限於“三國”。從劇情的緊湊、故事的跨度以及敘事的便宜的角度而言,這樣的改編無疑是符合收視市場和受衆需求的。然而對故事的裁剪與演繹是否就是超越,則見仁見智了。至少我在看貂蟬和呂布那纏綿而又拖沓但並沒有說服力的愛情故事的時候,就感受到了生理上的不適。而小喬救諸葛亮的情節設計,則顯得荒唐並可笑,稱爲敗筆也似乎並不是對劇的苛責。

在新《三國》中,何潤東飾演呂布,陳好飾演貂蟬。

至於場面的宏大和特效的運用,這不應該是基本的配置嗎?難到還試圖讓觀衆在10多年後觀看一部新制作的電視劇帶着10多年前的技術特效期待?倒是人物的刻畫,如果算是突破的話,我倒是不持反對意見的。除了幾個大主角,比如曹操、劉備以及司馬懿等人外,一些配角也進行了精彩處理,比如魯肅就是一個極爲精彩的塑造,並不是原版中一個小丑般的存在——他有其忠厚,也有其大智慧。然而實事求是地講,《三國》人物卻也並不是都處理得叫人擊節,如表現曹操的奸雄,常常用力過猛,一些做派倒像是地痞流氓了。還有諸葛亮從頭皺到尾的眉頭,也有着說不出的尷尬。

新《三國》劇照,陸毅飾演諸葛亮

我尤記得,少年時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病逝似是一個冬日的下午,外面是呼呼的寒風,家中倒是暖氣充足。我坐在客廳的椅子上,看到諸葛亮出殯的宏大場面,漫天飄舞的白色紙錢,音樂落下後,竟發現自己淚流滿面。那是有着記憶的爲數不多的爲電視劇淚目的情景,也是少年心事。多年後,作爲中年的我看到披散着盡白鬚發、臉上佈滿疙瘩仰臥在牀上的諸葛亮氣息微弱地交代着後事,竟生出何不給他留點點體面的感慨。事後我都爲自己的想法喫了一驚,這或者便是中年心境吧。可兩相比較,懂的人自然會懂哪一種處理更好,更能留住藝術的感動和想象的空間,以至於成爲記憶的永恆。

所以,說到底,新《三國》是部好劇,高希希也用盡全力了。但說是全面超越,至少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一場戲中,劇中曹操對這劉備說出“你跟我相敬如賓”這樣的臺詞,怕是導演的話還是不要說得這麼滿。

新《三國》劇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