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美國這樣發展核動力武器,前蘇聯也急眼了,也開始研製核動力艦船,不過前蘇聯沒有走研發核動力潛艇和航母的路子,轉手去研究了核動力偵察船,以便及時發現美國的航母和潛艇。“烏拉爾”號使用了原來計劃建造核動力巡洋艦的船體,龐大的船體安裝了各種複雜的電子偵察設備,裝配3套MR-212/201雷達、1套MR-750空中目標搜索雷達及各類情報偵察、處理系統、特種設備,能夠偵察和檢測其他國家導彈發射的情報,戰爭中就是一艘巨大的海上指揮中心,具有導彈跟蹤、空間軌跡跟蹤、電子與情報作戰等多種功能。

說起核動力,應該先從美國說起,老美是核動力的鼻祖。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艦艇鸚鵡螺號下水。6年之後,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下水。

1954年9月,鸚鵡螺號核潛艇完工服役,母港爲康乃迪克州的新倫敦海軍潛艇基地。鸚鵡螺號核潛艇反應堆艙里布置了一臺S2W核反應堆,功率爲15000馬力。

爲企業號量身定製的A2W核反應堆,單臺動力3.5萬馬力,企業號一下子配備了8個這樣的核反應堆,兩個反應堆推動一個29噸重的螺旋槳,總動力維持在28萬馬力左右。

看到美國這樣發展核動力武器,前蘇聯也急眼了,也開始研製核動力艦船,不過前蘇聯沒有走研發核動力潛艇和航母的路子,轉手去研究了核動力偵察船,以便及時發現美國的航母和潛艇。1983年,前蘇聯下水了世界上最大的偵察船“烏拉爾”號。

全艦長265米,寬29.9米,喫水7.8米,標準排水量32680噸,滿載排水量36500噸。不要小看這個36500噸,這在當時跟普通航母的噸位是相當的,可見這個船着實不小。當時,法國的克萊蒙梭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也不過才只有3萬噸而已。“烏拉爾”號使用了原來計劃建造核動力巡洋艦的船體,龐大的船體安裝了各種複雜的電子偵察設備,裝配3套MR-212/201雷達、1套MR-750空中目標搜索雷達及各類情報偵察、處理系統、特種設備,能夠偵察和檢測其他國家導彈發射的情報,戰爭中就是一艘巨大的海上指揮中心,具有導彈跟蹤、空間軌跡跟蹤、電子與情報作戰等多種功能。在雷達的支持下,"烏拉爾"號可以通過艦載超級計算機分析1500公里範圍中包括衛星在內的任何目標的性能參數,也可以通過彈道導彈燃燒過程中釋放出的氣體來判斷燃料以及核彈頭的熱防護成分,從而引導陸基反導系統做出針對性的攔截。

動力方面採用的是兩座KN-3壓水式反應爐,兩座 GT3A-688 蒸汽輪機,核反應堆燃料爲鈾燃料,引擎能夠輸出66500馬力的功率,最高航速可以達到21.6節,由於使用和核燃料,因此可以擁有無限的續航里程。

機載武器方面,配有兩門AK-176型76毫米艦炮、4套“黃蜂”30毫米6管艦炮、4挺“懸崖-M”12.7毫米雙管機槍、4套“針”式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還可停靠一架卡-32直升機。

1989年,它進入海軍服役,因爲其強大的偵察能力被譽爲“航母偵察艦”,美國對這艘無處不在的偵察艦非常頭疼。不過隨着前蘇聯解體,由於缺乏經費的原因,一直沒有出航。

它曾準備駛往馬紹爾羣島羣島地區對美軍基地進行抵近偵察,但是由於核反應堆冷卻系統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並且機載雷達問題也是不斷,導致最終沒有完成既定任務。

不過,就在服役的第二年的夏天,烏拉爾號偵察船突然地燃起熊熊大火,燃了大半天才被撲滅,最後船上的珍貴設施幾乎都被燒盡。最後通過調查,該艦發生火災的原因是一個士兵隨意丟棄菸頭,據說事故發生後那名士兵就神祕失蹤了,再也沒有找到蹤跡。在大家都以爲是船員不小心的時候,後來據美國一位知曉內情的軍官稱,當年那個扔菸頭的士兵其實是美軍用20萬美元收買的間諜。

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軍費預算急劇削減無法對其進行升級改造,”烏拉爾”號因此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一直趴窩在軍港裏。

2003年,“烏拉爾”號因爲年久失修,核反應堆的隔離層發生開裂,好在俄海軍搶修及時,並未出現核泄漏的情況。但此次事件給俄羅斯敲響了警鐘,再不處理出現問題是必然的。事故之後,俄羅斯將“烏拉爾”號列入了拆除名單,直到2010年,也就是荒廢了20年之後,才被拖去星星船廠完成了拆除工作。至此,“烏拉爾”號在沒有實質戰果的情況下結束了它的使命。不禁爲這麼昂貴的大傢伙感到可惜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