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眉式最豐富的時期,長眉、短眉、蛾眉、闊眉都有流行。圖自周汛、高春明《中國曆代婦女妝飾》。

“把手給我”

近期你是不是也被

打扮成唐朝美女的

不倒翁小姐姐迷倒了

甜美的笑容

一眼萬年的眼神

讓所有市民遊客

“心都融化了”

​那麼唐朝女子

到底是什麼樣的妝容呢?

唐代是中國封建文明的鼎盛時期

南北統一,疆域遼闊,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教昌盛。各國使臣互相往來,互通有無。這一切,都爲妝飾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雲想衣裳花想容”

唐代女子妝容豐富多彩

達到了中國古代妝飾史的一個高峯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這一時期,女性的妝飾風格有了些許富麗的表現,但在總體上體現着自然之態。

​初唐女俑,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紅妝並不濃豔,眉式以寬闊爲主,髮式大多高聳挺拔,所飾珠翠無幾。這一時期的妝飾風格,透露出女性的自信。

盛唐時期,國力達到鼎盛。這時,女性的審美崇尚豐腴肥美,體現出濃濃的貴族氣息。

​《搗練圖》(局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政治日趨腐朽,鬥爭不斷,國力衰落。但各階級窮奢極欲,因此,中晚唐時期,女子妝容並未重返簡樸之風,反而比盛唐更爲雍容華貴。

​晚唐弈棋貴婦絹畫

1972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

接下來

讓我們走進唐代女子的世界

一窺化妝的祕密

1.面 妝

濃豔的紅妝是面妝的主流,女性不分貴賤,均喜敷之。唐代的美人們甚至將整個面頰都敷上胭脂。

​彩繪陶騎馬帶猞猁狩獵女俑

唐開元十二年(724年)

西安博物院藏,圖片爲作者自攝

李白《浣紗石上雲》中有“玉面耶溪女,青娥紅粉妝”的句子。王建在《宮詞》中也有“舞來汗溼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師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裏撥紅泥”的描述。美人面部重敷胭脂,香汗淋漓時,拭汗的手帕、洗臉的水都會被染紅。

​唐代仕女圖絹畫

1972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

當然,“紅妝”的效果也會因塗抹的方法不同而效果各異。

酒暈妝,爲紅妝中最爲濃豔者。這種妝先抹白粉,再在兩頰塗以濃厚的胭脂;

桃花妝,則色淺而豔如桃花;

飛霞妝,比桃花妝更爲淡雅,有白裏透紅之感。

唐代女子追求標新立異,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面妝還有胡妝、啼妝、淚妝、血暈妝等,此處不再贅述。

​河南安陽趙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畫,有學者認爲壁畫中女性面龐上的紅道道即爲“血暈妝”,看起來有點恐怖

2.眉 妝

​唐代婦女畫眉樣式演變圖表

圖自陝西曆史博物館編《唐樂舞記》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眉式最豐富的時期,長眉、短眉、蛾眉、闊眉都有流行。玄宗時有《十眉圖》,記載了當時流行的鴛鴦眉、小山眉、五嶽眉、三峯眉等十種眉式,而“十眉”也只是包含了眉式的一部分而已。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眉妝:

月眉:比柳眉略寬,比長眉略窄,狀如新月。閻立本《步輦圖》中,宮女皆畫月眉。唐詩中也有這種眉式的描寫,“長幹吳兒女,眉目豔新月”“娟娟卻月眉”,寫的都是這種眉型。

​《步輦圖》中宮女的眉式

柳葉眉,眉毛畫成柳葉狀,也稱作“柳眉”。在文學作品中,有韋莊《女冠子》“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的詩句,也有白居易《長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寫。

闊眉:崇尚長、闊、濃,十分醒目。

持如意侍女圖,武惠妃敬陵出土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圖片爲作者自攝

蛾眉、遠山眉、青黛眉:盛唐時期,流行的長、細、淡的眉式。白居易《上陽人》有云:“青黛點眉眉細長,天寶末年時世妝”。也有李商隱《代贈》“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共得幾多愁”,更有張祜《集靈臺》中虢國夫人“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的描寫。

八字眉:中晚唐時期,八字眉與烏脣、椎髻的組合妝容一度流行,稱爲“元和時世妝”。此時的八字眉與漢代的八字眉相比,更爲寬闊和彎曲。

​河南安陽趙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畫

圖中女性的眉形即爲八字眉

3.脣 妝

唐代點脣的脣脂有了一定的形狀。在元稹《鶯鶯傳》中,有“口脂五寸”的記錄。

當時的口脂是一種管狀物體,已經和現代的口紅區別不大了。而口脂的顏色也十分豐富,包括檀、朱、絳等顏色。

脣妝的形狀,以櫻桃小口爲尚,以小巧圓潤爲美,在晚唐時期達到頂峯。

唐代流行的幾種脣妝

表格改繪自周汛、高春明

《中國曆代婦女妝飾》

4.面 飾

唐代,各種面飾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女子面飾造型各異,色彩濃豔,是唐代女性妝面中極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額黃妝始於漢代,流行於六朝,盛於隋唐。唐盧照鄰《長安古意》對這種妝容有記載:“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北齊校書圖》局部

侍女將額頭及鼻樑塗成淡黃色

有學者認爲此即“額黃妝”

在唐代,額黃妝發展出了新款式——蕊黃妝,在額頭以黃粉繪製花朵形象,非常豔麗。唐溫庭筠《南歌子》有“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句,可見其流行程度。

斜紅一般描繪在太陽穴部位,或如弦月,或如傷痕。有時爲了造成殘破之感,還用胭脂暈染成血跡模樣。不過,斜紅自晚唐之後,便銷聲匿跡了。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絹畫上的女性

太陽穴處的一道紅色即爲“斜紅”

花鈿,簡單者似小圓點,複雜者以金箔、雲母片、魚鰓骨等製成各種花朵形狀(見下表)。花鈿貼於額上,宛如一朵朵仙葩。

​各式花鈿

圖自周汛、高春明《中國曆代婦女妝飾》

面靨,多以胭脂或顏料點於嘴角兩邊的酒窩處,好似兩顆小痣。盛唐以後,面靨的樣式增多,有的形如錢幣,有的形如杏桃,有的形如花朵。

​旅順博物館藏女俑頭像

花鈿、斜紅、面靨齊備

5.護 膚 品

唐人的護膚觀念非常講究。各種護膚品製作精湛且考究:面脂,用來滋潤皮膚;澡豆,類似現代的香皂,用於洗面;香澤,用於潤髮……

杜甫《臘日》詩中有“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的詩句。詩中提到的口脂、面藥,就是塗在脣部和臉部的化妝用品,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潤脣膏、保溼霜等,可以護膚、防凍。

唐代皇帝常在臘日賜給臣子脂膏,表示對下級的體貼愛護,展現皇室的“恩澤”。

​唐代鎏金飛鴻折枝花銀蚌盒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是盛放化妝、護膚用品的器具

端詳着博物館中那些美麗的女俑、仕女圖,千年前的美人彷彿活過來一般,拉近了與現代人的距離。

主要參考資料:

李芽《中國曆代妝飾》

周汛、高春明《中國曆代婦女妝飾》

孟暉《貴妃的紅汗》

來源:博物館 | 看展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