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荏苒,時光飛逝,十幾年前讀初一年級時的一幕,時常在我的腦海浮現:一位同宿舍的同學晚上熄燈後咳嗽,被值日老師誤以爲在聊天,而扣了班級量化分,後經大家認真解釋,老師就是不相信,還懲罰了咳嗽的同學。當時我就想,假如我是老師,我會怎麼做?

後來我真的當上老師,就常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想問題。假如我是孩子,我渴望有愛心的老師,即使嚴厲,即使批評,但依然能讓我感覺到他對我的愛。兩年多的班主任經歷,讓我更加意識到,愛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劑”,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露。

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正是這樣,我熱愛和關心每一個學生,用愛架起了一座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橋樑。我教過一個男生,生性多動,課間經常摸摸這個同學,碰碰那個同學,經常和其他同學發生矛盾,同學們都不喜歡他。與孩子的家長聯繫時瞭解到,他自幼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容易激動。

經過一段時間細心的觀察,我發現他有一個與衆不同的優點:手速很快。於是,我送他一個魔方,想以此培養他安靜和耐心。我讓他靜下心來拼魔方,鼓勵他如找到還原魔方的規律,以他的手速,一定能以極快的速度還原魔方。從此,他好像變了一個人,每天拿着本子塗塗畫畫。

一次下課後,他飛一般的衝到我面前,激動地說他找到魔方的規律了,然後快速地轉着魔方。看着魔方在他的指尖迅速還原,我微笑的跟他說:“你真棒,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的。

如果能把優勢用在學習上,我相信你一定進步很快。”後來,他進步了,成績飛快提高,但由於家庭原因,他轉學了,在回家前,他託他爸媽帶給我一封手寫信,裏面寫滿了感謝。

假如我是孩子,我渴望我的班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氣,學風濃厚的班級,我想每個孩子都應該有這樣一個願望,每個孩子也願意在這樣的班級中生活,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着力培養學生尋求良好的做事方法,以良好誠實的做事態度,去盡個人所能,去做個人應做之事。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個人優勢,讓學生充滿自信展現自我。

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我採用激勵和表揚的辦法,用學生的點滴進步去激勵每一個學生。給學生灌輸這樣的理念:競爭與合作共存,合作能力就是競爭能力,個人價值在集體中才能體現。教育學生學會合作、共事、寬容。

(一)建立骨幹作用的班委隊伍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有一個好的班級領導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班主任領導下的班委會。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幹部這一“正式羣體”決定的。小幹部對班集體有着"以點帶面"、"以小面帶大面"的作用,通過班級正式羣體感染班級存在的各種非正式羣體,進而樹立優良班風。

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只有慎重地選拔和培養幹部隊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和輕鬆,所以我非常慎重地挑選班幹部並精心地培養:其一,選擇性格正直,辦事利落的學生組成班委後,要表揚幹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要儘量讓班委決定班級裏的事,樹立小幹部威信;其二,在鼓勵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要求幹部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其三,定期召開班委會議,詳細瞭解學生表現,瞭解本班的整體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其四,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建立正確輿論導向,帶動整個班集體。

(二)民主管理,信任學生

在班級管理中,我儘量多做點“幕後”工作。我給班委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班委團委集思廣益,民主決策形成了以“月”爲單位的意見徵詢制度,讓班級的管理不斷完善。

同時鼓勵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比如:早讀時間,自覺朗讀,實行零抬頭率,做到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課間不準大聲喧譁、追逐打鬧,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實踐證明學生真正成爲主人時,學生的責任、積極性、自覺性增強了,有了自我批評,自我教育的要求,有了相互影響,相互監督的氛圍,所以班主任應該最大限度的調動同學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多一些包容與讚美,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精彩的學生。

(三)張弛有度,以理治班

談愛心,講平等,並非凡事都遷就、順從學生。批評和表揚一樣重要,只是要掌握好表揚和批評的“度”和“法”。“難爲情,而不難堪”,是教育的“度”。“對的,不一定是合適的。”是教育的“法”。

班主任要讓學生明白,服從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責任。集體榮譽的攀升,硬朗的班風形成,離不開適度的、讓學生難爲情而不難堪的批評。關於批評,我的做法:一是不輕易忽視第一個犯錯誤的同學,二是可嘗試採用“退三進一”的批評方法,即在批評學生一個缺點的時候,不妨先表揚他的三個優點。這樣,批評會讓學生心悅誠服。

應該說,屢教不改的孩子是一次又一次“難堪”累積而成的,我們每一位班主任都不該成爲給孩子製造難堪的人。教育學生時,有些真言是對的,但學生在感情上不接納你。“對的,不一定是合適的。”

講究方法,選用適當的方式處理學生中的棘手問題,也時會產生異想不到的效果。我的感受是:1對偶爾犯錯的同學找臺階下,得饒人處且饒人。特殊學生的問題不大面積講,個別情況個別講,給面子;2對羣體事件不姑息,先了解情況,蜻蜓點水,讓他們明白情有可原,法也責衆。

所以,班主任語言的藝術水平直接影響到調適學生心理,處理偶發事件的效果的好壞。直白的話,要委婉地說;老套的話,要創新地說;嚴肅的話,要風趣地說;批評的話,要讚揚地說。原則的話,嚴厲的說。

面對學生,我常常想,假如他們是我的孩子,我該怎麼去培養他們?他們的爸爸媽媽對他們同樣寄託着這樣的期望,而這些品格的培養,往往是從點滴着手。讓人心痛的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讓我深感遺憾的同時也做了一些思考,而我想把這些思考帶給學生。學生不帶手機消息閉塞,我利用教室裏的電腦給孩子們基本還原了整個事件的過程。那節課,我們談到了網絡暴力,談到了寬容,談到了職業道德,談到了人性的冷漠,談到了社會責任感,談到了生命等等。

40分鐘時間,我想孩子們收穫了遠遠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心情一樣,期待相同,所以在班級管理上,我始終與家長站在一起,班級的管理不是我一個人,是家校同盟軍。

我與許多學生家長打過交道,利用微信、電話和家長溝通,可從來沒有和他們紅過臉,無論他們的孩子犯了什麼錯誤,見到家長總是笑臉相迎,從不把情緒轉移在家長身上,總是用商量的語氣與他們交談,互通學生情況,共商教育辦法,實現雙管雙教。因爲孩子,把我和家長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因爲理解,我們彼此配合;因爲信任,我們無話不談;因爲共育,我們雙贏,孩子取得了進步,班級團結和諧。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對於學生的管理、教育如同放風箏,敢放線,才能飛得高,會收線,纔會飛得穩。風箏線放的長度決定風箏能飛的高度,這一理想的高度某種意義上決定孩子們人生能夠達到的高度。

我們面對的學生,就像是一個個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模式去“喚醒”實施教育,需要班主任多留意,多研究,因人,因時,因地把握好處理問題的尺度,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做一個會放風箏的人!

班主任工作,讓我備嘗教育工作的酸甜苦辣,也成爲了我人生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爲在學生身上,我看到了我的付出,所開的花,所結的果。在默默的耕耘中,我體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不爲別的,就爲這些天真無邪的學生。我不求人生的轟轟烈烈,但求工作的踏踏實實;不求學生的涓滴相報,但求今生無怨無悔。我將以更加踏實的工作作風,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斷完善自我。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來源丨東山教育集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