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号第一篇文章《韩国又出神级综艺,豆瓣评分高达9.5,素人≠收视毒药?》,是在韩国高评分综艺《新职员诞生记》的启发下写的。

在文章末尾提及湖南卫视开始筹备类似节目《新人的诞生》,并已向中国政法大学发送了《关于请求支持湖南卫视节目拍摄》的函文,但没想到腾讯视频先博得头筹,购买韩国版权后于2019年10月30日播出类似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

《令人心动的offer》海报

抱着对中国版的期待开始每周三的准时等更日常却大失所望。完全照搬,不仅综艺模式沿袭韩综的观察室同频分析和每期课题实操考察外,连律所实习生的人设都打造的一模一样,也许对于未看过韩版的人来说尚可,但因为韩版《新职员诞生记》珠玉在前,对我而言,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核心综艺模式上,韩国版《新职员诞生记》每一期都设置了不同的课题,难度递增。从最简单的法律研究报告到起诉状、答辩状,最后到与委托人面对面的法律咨询等,以律所为背景,按照完整的律师成长脉络展开,八位初入职场的律所实习生历经一个月的实习和八个课题的考验,争取最终留用的两个名额。

《新职员诞生记》海报

中国版《令人心动的offer》也是课题形式,从案件法律分析报告、案件焦点讨论、委托人面对面的法律咨询、刑事辩护到最新一期的法律援助,最后甚至连节目的节奏都一模一样,第一期带教律师四点一刻开会布置任务,要求实习生们八点之前上交报告。

此外更加难以忍受的是人设也照搬,韩版中火花四射的林贤书和李时勋,对应中国版中的李浩源和何运晨,韩版中懵懂sweet boy李相浩对应中国版的李晨,甚至连第一期到公司的情节的一模一样,中国的综艺编剧是才思多么枯竭,令人惊叹。

《令人心动的offer》阵容

《新职员诞生记》阵容

其他完全照搬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就不一一吐槽了,明明是一个很好的创新题材,明明已经有珠玉在线的成熟框架,在这个基础上稍微加入点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就能够成就一档优秀的综艺,但的确,让我深深的失望了。

其实近年以来,韩国发达的综艺模式一直是国内电视台和制作平台争先效仿的对象,大部分国内爆款综艺的背后,都有着韩综的身影。据微博网友mongoldul整理,从2013年到2018年总共有80多个综艺引进或抄袭韩综,其中SBS电视台被抄袭次数最多,高达17次。

之前卫视是抄袭主力军,现在视频平台崛起,似乎要接棒卫视,掀起新一轮的复制路线,尤其在尝到韩版《Produce 101》的复制甜头后,韩国综艺宛如金矿,但在我看来,长此以往对于中国的综艺生产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从根源上扼杀中国的综艺创新和体制改革。

要不要学习韩国先进的综艺,要学!但学的应该是韩国的综艺工业化模式,韩国对于综艺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以及行业激烈竞争下的倒逼创新。一、高度工业化下的PD中心制度

韩国综艺奉行PD中心制度,制作团队通常以3名PD和6-9名编剧为核心,配备摄像、照明、服装等相关人员组成制作班底,分工高度细化,形成完整可持续的工业化流程。

一般由PD提出创意,再由编剧将创意丰满成具体的脚本,最终提交电视台审核,由专门的综艺委员会给予意见并给予拍摄资金。

例如韩国综艺界大神罗英石在一次"好想去乡下住一阵子,找一家民宿,什么都不做,每天吃着一日三餐然后躺在房间里看漫画"的闲聊中,萌生了拍摄乡村慢节奏生活的想法,由编剧李有静最终策划出《三时三餐》并交由TVN电视台审核。

《三时三餐》海报

《三时三餐》中返璞归真、闲适自在的精神打动了众多资深综艺评审后,进入了马不停蹄的拍摄环节,各部门各司其职,高效率完成策划、嘉宾邀请、地点勘景、内容设置和拍摄剪辑各部分,保证高质高量的完成。二、系统化培养下的专业综艺编剧

如果说PD是侧重于综艺内容拍摄的执行,那么综艺编剧可谓是赋予综艺精神内核的灵魂人物。一位优秀的综艺编剧不仅需要专业系统的训练,更需要有基于对社会、对人性的阅历和洞察力。《无限挑战》韩国版总编剧文恩爱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除了学校系统学习之外,一个好编剧必须到拍摄现场从失败中学到经验,"大概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五个编剧,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工作"。

《无限挑战》海报

而在韩国,成为合格的综艺编剧需要经历无数的关卡。首先,必须接受专门的编剧培训课程,韩国放送编剧协会下设的编剧教育学院就是最大的编剧培育摇篮。然后,先做2-3年的细化编剧,负责踩点考察节目可行性,确认场地和联络嘉宾。其次,入行5年后成为构成编剧,开始参与节目内容策划,设置游戏环节。最后,积累10年经验后,成为创意编剧也就是综艺主编剧,负责将PD创意变成文字大纲,统领整个综艺的创意策划。

层层选拔,层层积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这才有了韩国综艺的盛世景象,不仅在国内成为内容翘楚,更是实现了韩流的海外文化输出。三、制作成本的分配决定了内容导向还是明星导向

综艺节目的制作成本分配决定了中韩不同的导向,韩国综艺制作成本大多不超过1000万,其中三分之一支付给内容核心端的PD和编剧,三分之一用于制作和后期,三分之一用于支付嘉宾薪酬。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制作经费都花在了内容制作的刀刃上。

而我国由于艺人人气成为招商的重要指标,综艺大部分经费都用于流量明星的邀请上,《奔跑吧!兄弟》的固定嘉宾最高片酬甚至过千万。

不过去年我国关于综艺限薪令的相关政策也已经出台,广电总局在网站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明星"限薪令"正式落地,严格控制综艺节目嘉宾片酬,全部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过嘉宾总片酬的70%。"若此项政策能够落实,也许助推我国综艺的长期良性发展。

每次看到喜欢的韩综被翻拍,在购买版权的前提下,我都是抱着满满的期待的,毕竟模仿是成长的开端,有一个在此领域发展成熟的近邻模仿也并非坏事,过去的韩国也是在不断学习欧美和日本的综艺节目中成长起来的。

但从现在来看,有现成素材参考下反而给予了中国综艺从业者偷懒的温床,仅仅是照抄模式和人设,而没有用心学习韩国的成熟综艺打造流程和体系。

相比韩国,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供挖掘,有幅员辽阔的万里河山可供拍摄,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综艺市场和社会素材。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抄袭的恶名和模仿的桎梏,做出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优秀原创综艺?实现我国文化的海外出口?希望这一天不再遥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