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王女士(化名)被確診爲肺癌。這一診斷結果讓王女士大喫一驚,此前她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患上肺癌,但事實已發生,她又不得不接受。

不幸中的萬幸是,經醫生確認,王女士的肺癌未到晚期,可以治癒。她重拾面對生活的勇氣,但接下來,治療費用擺在她面前,聽醫生說治療費用要30多萬元。面對這麼一筆不小的治療費用,她的心又沉重起來,雖然家境還過得去,但要一下子拿出這筆錢,還是很有壓力。

在籌錢期間,她突然想起,此前曾買了一份重疾險,可就在與保險公司聯繫並確認符合理賠條件後,王女士急了!原因是她原本希望能從這份保險中獲得更多的理賠金額,但現實是她當時買的保額只有3萬元,即便她趕緊和理賠人員商量,也沒辦法給予更多的理賠金額。

最後,她後悔地說“當時只是想給自己配置一份保險,沒考慮保額的事情,當初要是配置更高的保額就好了。”(案例來源:海峽都市報2019-4-3)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或許,這就是保險!買的時候嫌掏錢多,賠的時候悔拿錢少!

王女士的遭遇絕非個例,衆多保險公司發佈的2018年理賠年報顯示,重疾險保障額度不足,是一種普遍現象,重疾賠付件均5萬元、7萬元、5-10萬元佔比最多!

以某公司較詳細的數據爲例: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三大高發重疾平均治療和康復費用分別爲35萬元、20萬元、25萬元,而三大重疾實際的平均理賠金額分別爲8.1萬元、6.7萬元、5.6萬元。

重疾險,基礎保額可30萬元起,最好50萬元以上!

要知道,一旦身患癌症等重疾,就要付出巨大的金錢代價。如果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最先進的藥品,完全有可能在身患重症下,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但這一切,需要很大的開銷,治療、康復和彌補收入的損失,都需要考慮。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比如要得到良好的治療,費用至少準備40萬。在治療大病的過程中,有許多檢查治療項目、療效好副作用小的藥品都是自費藥,社保不會報銷的。美羅華是醫生必推薦的治療淋巴瘤的藥物,其單支價格在2.5萬左右,5支一個療程。治療腎癌和肝癌的多吉美,每月1盒,每盒2.3萬,需要持續服用到患者不能臨牀受益爲止。

腫瘤科大夫也認爲,一個人得了癌症至少需要40萬的醫藥費纔夠。(且現在的醫療費不等於未來的醫療費,目前,人均醫療費用每年增長在18%左右,也就是說現在做一個心臟搭橋手術的手術費是20萬,那20年後就約爲60萬。現在很多人認爲50萬大病費用額度足夠了,其實真正到使用這筆錢時,多半已經在10年或20年以後了,面臨着費用貶值、不夠用的尷尬。)

此外,良好的康復費用需要20萬至40萬。重大疾病治療費用中三分之一是直接費用,三分之二是間接費用。大病治療這段時間裏,需要有人照顧,營養更要跟上,這時護理費與生活費是很高的。像腦中風後遺症這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高、併發症多”的重疾,這樣的病症在得到精心的醫治和照顧下一般也能生存十年,所花的護理費約在36萬(每月3000元),生活費約36萬(每月3000元)。

而且,一個人在發生重大疾病的時候,對家庭最大的影響是:收入中斷、花錢不斷。收入越高的人,一旦患病,對家庭的生活水平、子女教育規劃、未來養老都有很大影響。對醫療費用的認知,還要考慮到因重大疾病造成的收入損失,給家庭帶來的影響。

當然,投保重疾險,若無法一次性配足高額保障,可考慮:

圖片來源:攝圖網

1、在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配置一定的重疾險保額後,隨着收入增加,逐步提升保額。

2、經濟狀況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頂樑柱;年紀尚輕、事業處於成長期,需要高保額保障者等也可考慮消費型重疾險,較少保費即可擁有較高保額。

3、重疾險搭配醫療險(包括無免賠額的低端醫療、高額保障的高端醫療),分別承擔風險責任:醫療險用作治療,重疾險只負責治病及康復期間的收入損失。

4、可充分考慮家族成員病史,在購買重疾險主險後,對出險概率更高的疾病可購買附加險,從而提高保額。比如,如果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概率更高,在投保重疾險主險後,可購買心腦血管附加險,後者的保費每年在500元左右,但對應的保額可達50萬元。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重疾險投保應越早越好!一方面:相同保額的情況下,年紀越小、保費越便宜;另一方面:年紀越小,健康越不容易出問題,承保較易通過。要知道,不但病了買不了保險,一旦被保險公司要求體檢,也很可能因爲一些小毛病要多掏保費,或者直接買不了!一般保險公司都會有一個免體檢上限,與年齡有關。比方A公司規定你買60萬重疾險不用體檢,但是B公司可能50萬就要體檢。當然,越年輕免體檢的上限越高,這個規則大家基本是通用的。一般來說,40歲是個坎兒,可能39歲時買60萬不用體檢。但是一過40,可能過30萬就要體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