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祠”,就是祠堂的意思,是爲了祭祀死去的先祖,或者先賢專門修建的宗廟。而“生祠”,顧名思義,就是爲活着的人建立的祠堂,能有這樣的待遇的人,一般都是爲百姓謀求福祉的人,民衆自發爲其建立生祠,以示敬重。
歷史上,蘇東坡在離任的時候,杭州百姓就曾經爲感念他的恩德,爲其修築“生祠”,這樣的事件,在歷史上非常的罕見,如果有也只是在很小的範圍之內。
然而在明朝後期,大太監魏忠賢的“生祠”,遍佈大明朝各地,數量之多,讓人瞠目結舌,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又是誰第一個提出這樣的建議的呢!
爲什麼說明熹宗是一個昏君,最主要的是他縱容奶孃客氏,與魏忠賢相互勾結,在朝廷內外爲非作歹。在朝堂之上,魏忠賢陷害忠良,荼毒后妃,權勢熏天,他扶持的黨羽更是數不勝數。
魏忠賢用顧秉謙、馮銓等人控制內閣,用文臣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充當參謀被稱之爲“五虎”,任用武臣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充當殺手被稱之爲“五彪”,還有更多的追隨者,被稱爲“十狗”“十孩兒”“四十孫”,反正朝廷上下,幾乎都是魏忠賢的手下,皇帝只是一個擺設而已。
對於這些人來說,魏忠賢就是再生父母,他們的所有榮華,都是魏忠賢給的,自然成爲肝腦塗地的追隨者。如何表達自己的忠誠和感謝,就成爲一個大問題,金錢、權力魏忠賢不缺,美女他用不了,那麼轟轟烈烈的建“生祠”運動,就悄然的興起了。
第一個提出爲魏忠賢建立“生祠”的人是浙江巡撫——潘汝楨。
1626年,潘汝楨向皇帝提議給魏忠賢建立“生祠”,奏表是這樣寫的:
東廠魏忠賢,辛勤體國,念切恤民……戴德無窮,公請建祠。
反正都是歌功頌德、溜鬚拍馬之詞。萬萬讓人想不到的是明熹宗這個“九級大木匠”竟然同意了,甚至還爲第一個生祠,賞賜了一個匾額“普德”。
這不是明擺着,皇帝同意給魏忠賢建立“生祠”嗎,於是乎,全國各地紛紛響應,開始大肆的建造。一時間,魏忠賢的“生祠”不僅在全國各地開花,甚至還建到了京城之中。
工部侍郎——曾國楨,建生祠於盧溝橋畔,巡視五城御史——黃憲卿,建生祠於玄武門外,順天府尹——李春茂,建生祠於宣武門內,更有甚者把魏忠賢的“生祠”建到了皇帝的祖墳旁邊,比如陵衛指揮——李之才,建生祠於孝陵前,河道總督——薛茂相,建生祠於鳳陽皇陵旁,一時間,對魏忠賢的崇拜達到了瘋狂的程度。
更有甚者,比如天津巡撫——黃運泰,把魏忠賢的容貌雕刻成“垂旒執笏”的帝王相,還美其名曰“祠以宏麗相尚,瓦用琉璃像加冕服。有沉檀塑者,眼耳口鼻手足婉轉一如生人,腸腑則以金玉珠寶充之,髻空一穴簪以四時花朵”,一派溜鬚拍馬之言,讓人不忍作嘔。
兵備副使——耿如杞,看到魏忠賢的“垂旒執笏”帝王之相,十分的反感,只是長揖而不拜,就遭劉詔的彈劾,結果魏忠賢直接派錦衣衛,將其抓獲打入大牢之中。
國子監生——陸萬齡,沒有力量建“生祠”,別出心裁的以魏忠賢配祀孔子,請求朝廷在國子監的西側,爲其建立“生祠”,這個明朝最高學府的高材生,還聲稱“其功不在孟子之下”。
可悲的是,“九級大木匠”明熹宗,龍馭賓天之後,魏忠賢也垮臺。1928年10月,崇禎皇帝登基之後,將魏忠賢發配到鳳陽守靈,可是想來想去,還是不解氣,於是又命人半路攔截與他,最後逼得魏忠賢上吊而亡。
然而“生祠”的始作俑者——潘汝楨,也沒有得到好下場,魏忠賢垮臺之後,他自治再停留肯定沒有好果子喫,於是帶着家人倉皇逃往西北,在半路上被強盜所殺。之後,魏忠賢的“生祠”,也全部被拆除,魏忠賢也被後人唾罵幾百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