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祠”,就是祠堂的意思,是为了祭祀死去的先祖,或者先贤专门修建的宗庙。而“生祠”,顾名思义,就是为活着的人建立的祠堂,能有这样的待遇的人,一般都是为百姓谋求福祉的人,民众自发为其建立生祠,以示敬重。
历史上,苏东坡在离任的时候,杭州百姓就曾经为感念他的恩德,为其修筑“生祠”,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非常的罕见,如果有也只是在很小的范围之内。
然而在明朝后期,大太监魏忠贤的“生祠”,遍布大明朝各地,数量之多,让人瞠目结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又是谁第一个提出这样的建议的呢!
为什么说明熹宗是一个昏君,最主要的是他纵容奶娘客氏,与魏忠贤相互勾结,在朝廷内外为非作歹。在朝堂之上,魏忠贤陷害忠良,荼毒后妃,权势熏天,他扶持的党羽更是数不胜数。
魏忠贤用顾秉谦、冯铨等人控制内阁,用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充当参谋被称之为“五虎”,任用武臣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充当杀手被称之为“五彪”,还有更多的追随者,被称为“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反正朝廷上下,几乎都是魏忠贤的手下,皇帝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对于这些人来说,魏忠贤就是再生父母,他们的所有荣华,都是魏忠贤给的,自然成为肝脑涂地的追随者。如何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感谢,就成为一个大问题,金钱、权力魏忠贤不缺,美女他用不了,那么轰轰烈烈的建“生祠”运动,就悄然的兴起了。
第一个提出为魏忠贤建立“生祠”的人是浙江巡抚——潘汝桢。
1626年,潘汝桢向皇帝提议给魏忠贤建立“生祠”,奏表是这样写的:
东厂魏忠贤,辛勤体国,念切恤民……戴德无穷,公请建祠。
反正都是歌功颂德、溜须拍马之词。万万让人想不到的是明熹宗这个“九级大木匠”竟然同意了,甚至还为第一个生祠,赏赐了一个匾额“普德”。
这不是明摆着,皇帝同意给魏忠贤建立“生祠”吗,于是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开始大肆的建造。一时间,魏忠贤的“生祠”不仅在全国各地开花,甚至还建到了京城之中。
工部侍郎——曾国桢,建生祠于卢沟桥畔,巡视五城御史——黄宪卿,建生祠于玄武门外,顺天府尹——李春茂,建生祠于宣武门内,更有甚者把魏忠贤的“生祠”建到了皇帝的祖坟旁边,比如陵卫指挥——李之才,建生祠于孝陵前,河道总督——薛茂相,建生祠于凤阳皇陵旁,一时间,对魏忠贤的崇拜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更有甚者,比如天津巡抚——黄运泰,把魏忠贤的容貌雕刻成“垂旒执笏”的帝王相,还美其名曰“祠以宏丽相尚,瓦用琉璃像加冕服。有沉檀塑者,眼耳口鼻手足婉转一如生人,肠腑则以金玉珠宝充之,髻空一穴簪以四时花朵”,一派溜须拍马之言,让人不忍作呕。
兵备副使——耿如杞,看到魏忠贤的“垂旒执笏”帝王之相,十分的反感,只是长揖而不拜,就遭刘诏的弹劾,结果魏忠贤直接派锦衣卫,将其抓获打入大牢之中。
国子监生——陆万龄,没有力量建“生祠”,别出心裁的以魏忠贤配祀孔子,请求朝廷在国子监的西侧,为其建立“生祠”,这个明朝最高学府的高材生,还声称“其功不在孟子之下”。
可悲的是,“九级大木匠”明熹宗,龙驭宾天之后,魏忠贤也垮台。1928年10月,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将魏忠贤发配到凤阳守灵,可是想来想去,还是不解气,于是又命人半路拦截与他,最后逼得魏忠贤上吊而亡。
然而“生祠”的始作俑者——潘汝桢,也没有得到好下场,魏忠贤垮台之后,他自治再停留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于是带着家人仓皇逃往西北,在半路上被强盗所杀。之后,魏忠贤的“生祠”,也全部被拆除,魏忠贤也被后人唾骂几百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