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此时,所谓的大奸臣,那些太监们,却成了明朝皇帝手里最忠实的走狗。尽管这些太监的手段很残忍,但比起那些整天在朝堂上讲大道理,背后却玩各种阴招的文官势力来说,那个对朝廷、对皇帝更多用。

大家好,我们的大橙橙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谈到明朝,很多人立刻就冒了出来,特别是对朱元璋,那是各种歌功颂德。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华夏文明就是在明朝,具体来说是在朱元璋先生这里发生重大转折的。日本学者说: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很片面,但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朱元璋的海禁、人口、八股、理学、太监等制度,满清除了没继承太监这条,其他的几乎完全照搬明朝的模式。在这样自我阉割式的大环境内,也难怪崇祯上吊的时候就一个太监陪着他。而此时明朝的文人和大臣,却在忙着进京赶考的赶考,投奔新主子的新主子。反而是被历史骂得最多的太监,成为了大明江山的最后送终人。而对于魏忠贤这个太监里的极品,我们到底对他了解多少呢?
·历史上的一些极品太监
作者搞不懂的是,赵高出身那么好,父亲是秦始皇的功臣和亲信,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太监呢!有种说法是赵高为了复仇,是自宫之后专门为复仇而来的。
当然像赵高这样有巨大能力的“才子”不是他一个,还有高力士、李辅国,还有今天的男主角魏忠贤。赵高是不是自残入宫的已经没法考证了,但魏忠贤是绝对自己做的手术。
想想在几百年前,连个创可贴都没有时候,一个男人为了权贵,自己拿刀亲手割去自己的命根子,想想都他娘的都疼。
如果今天的我们有这样的创业决心,做什么事不能成功呢?
·明朝太监的“奸臣”和“忠臣”
细心的读者已经看到了,作者在奸臣和忠臣上面都加了双引号。这是因为,在作者眼里,所谓的忠奸看是对谁而言的。
在作者上小学时,认为东林党是一群忠心爱国的忠臣,而魏忠贤、刘瑾等都是大坏蛋。但当作者读的书越多,反而越来越怀疑人生了。
明朝的转折点在哪里?在“土木堡之变”?还是在嘉靖年间朝廷和土族就海权十几年的内战?而在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彻底把持了朝廷。
而此时,所谓的大奸臣,那些太监们,却成了明朝皇帝手里最忠实的走狗。无论是刘瑾、王震还是后来的魏忠贤,他们那个不是皇权的延伸?
而作为皇帝,为什么 不亲贤臣远小人,那么喜欢太监呢?这就要看他们各位为皇帝干了什么。
·魏忠贤真的是大奸臣吗
很多不懂的历史的人,总是喜欢骂明朝的皇帝奇葩。却从来不去想,一个爱好运动的正德和天启为何怎么都“落水死”了呢?而且这两位皇帝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改革。
一个是想重启“郑和下西洋计划”,想从土族势力手里夺回海洋贸易权。一个是搞税收改革,从文官集团嘴里抠出来一点本来就不属于他们的税费。
但这两位皇帝都无缘无故地死了,而且还斩草除根,儿子都不给留一个。
而再看看像魏忠贤这样的太监在干什么?在做矿监、在做军监、在想法设法为皇帝捞钱、捞权、维护帝国的秩序。
尽管这些太监的手段很残忍,但比起那些整天在朝堂上讲大道理,背后却玩各种阴招的文官势力来说,那个对朝廷、对皇帝更多用?更算忠臣呢?
· 如果魏忠贤不死
明朝最后是怎么亡的?与其说是被外部势力打败的,不如说是被内部人挖空的,是穷死的。在朝廷同李自成、皇太极打得你死我活时,那些土族和文官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和大明的敌人做生意。
当崇祯临死时,很后悔杀了魏忠贤。因为明朝的太监有个特点,权力再大,都是皇帝给他们的。混得再牛,皇上的一个纸条说杀就杀了,根本对皇帝构不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而那批自称“清流”的东林党之流呢?他们不但拥有大批的土地和财富,还不给朝廷交税。
更可怕的是,一个没有官职的平民,居然能在背后控制整个朝廷的运作。
当大明朝廷打仗时,崇祯哭着喊着向他们借钱,他们说没有,却在背后大发国难财。而当李自成攻入北京,仅仅抄了几个官员的家,就搜刮出来了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
而魏忠贤,虽然是一个人渣,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权臣。但他对大明朝廷来说,他是忠心的。
如果魏忠贤还活着,至少军费不成问题。魏忠贤和乾隆时期的和珅一样,都是皇帝的忠实走狗和钱袋子。
但话说回来了,明朝的子民为什么要造反?不是明朝自己玩的吗?
就是有十个,一百个魏忠贤为朝廷保驾护航,就真的能挽救回来这个已经烂到根子里去的朝廷吗?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