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長大後因爲蔭封,成爲了隋煬帝的警衛,但是隋煬帝不知道爲什麼不喜歡他(史書記載,原因是隋煬帝看他不老實,但駱駝認爲這個說法不太靠譜),所以他陰差陽錯的投奔了背叛隋煬帝的楊玄感。也有一部分人認爲,這和一個叫單雄信的人有關,單雄信是翟讓手下,後來翟讓死後,他“頓首求哀”又成了李密的手下,不過他一直和李密面和心不和,在李密和王世充作戰時,他臨陣倒戈,才使李密大敗(“單雄信等又勒兵自據,密自度不能支”)。

成功很簡單,有明確的目標,正確的方向,不懈的努力就足夠了,但是失敗卻很複雜,拋開成功的因素之外,任何一個要素,都可能觸發“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特效。——貪喫的駱駝曰

有一部分人認爲,是因爲李密殺了瓦崗軍原來的董事長翟讓,導致瓦崗軍的各部門負責人不合,所以業績一直滑坡,導致最終破產。也有一部分人認爲,這和一個叫單雄信的人有關,單雄信是翟讓手下,後來翟讓死後,他“頓首求哀”又成了李密的手下,不過他一直和李密面和心不和,在李密和王世充作戰時,他臨陣倒戈,才使李密大敗(“單雄信等又勒兵自據,密自度不能支”)。

可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再做定論。

他長大後因爲蔭封,成爲了隋煬帝的警衛,但是隋煬帝不知道爲什麼不喜歡他(史書記載,原因是隋煬帝看他不老實,但駱駝認爲這個說法不太靠譜),所以他陰差陽錯的投奔了背叛隋煬帝的楊玄感。李密在這裏,曾經給楊玄感謀劃過反隋的計劃,並提出了著名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奔襲山海關,把隋煬帝關在關外;中策是佔據長安,憑藉關中的地利(易守難攻,還是糧食產區),徐圖中原。

下策是攻佔東都洛陽,佔據中原腹地。有人要問,佔據洛陽不好嗎?答案是肯定的。第一洛陽是隋朝的東都,牆高城厚,易守難攻;第二洛陽位於中原腹地,也就是說四周都是隋朝的勢力,要隨時應對勤王軍的圍攻。不過自以爲是的楊玄感並沒有採納,反而說“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不取之,安能動物?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這句話的意思是,洛陽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打下來還能撐面子,必須要打。

這一場仗裏,有很多小細節,其中就有李密兵敗,單雄信按兵不動,甚至最後轉投了王世充。有人據此就認爲,李密敗就敗在了單雄信身上,認爲當初殺了單雄信,就不會有今天的荒唐事發生了,但駱駝並不這樣認爲。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