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一,前面已經判定沃爾沃、凱迪拉克的起步相對較低,但同樣作爲豪華品牌其售後維修本應跟BBA擁有同樣的待遇,由此“零整比”(即配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的係數就相對較大,故認定爲花費很貴。首先從這類品牌的處境來分析,BBA作爲豪華品牌的第一梯隊,擁有絕對的市場資源和品牌口碑,而類似於沃爾沃、凱迪拉克這種二線陣營的豪華品牌,要想虎口奪食自然要遵循“錯位競爭”的市場要義,也就是說要麼同級內比BBA價格低,要麼同價格內比BBA定位高,以此來突顯自身的產品優勢,同時彌補品牌價值上的劣勢。

道聽途說,但是也有大概印象“沃爾沃、凱迪拉克這類車買時候便宜,花費起來卻貴”。像這樣的品牌定調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尤其是經常定格在比較有公信力的“修車廠朋友”口中。由此就導致很多人將信將疑,而無法真正界定這類品牌的定位。

事實上,上述觀點其實就是一種僞命題,站位的角度不同,對比的目標不一樣,所得結果自然也會有偏差!

首先從這類品牌的處境來分析,BBA作爲豪華品牌的第一梯隊,擁有絕對的市場資源和品牌口碑,而類似於沃爾沃、凱迪拉克這種二線陣營的豪華品牌,要想虎口奪食自然要遵循“錯位競爭”的市場要義,也就是說要麼同級內比BBA價格低,要麼同價格內比BBA定位高,以此來突顯自身的產品優勢,同時彌補品牌價值上的劣勢。

所以說,沃爾沃、凱迪拉克這類豪華品牌起步點就相對較低,又逢市場需求接連下行,大幅度的降價換量已下探至普通合資車的價格區間,例如曾經賣18萬的凱迪拉克ATS,降價10萬有餘的沃爾沃S90,已然給諸多消費者塑造出“這類車便宜”的形象。

既然合理解釋了“買時候便宜”,那麼“花費起來卻貴”又該怎麼下定論呢? 如果從當初設定的“修車廠朋友”角度出發,確實也可以認同這種觀點,但也僅限於更換配件的費用。

其一,前面已經判定沃爾沃、凱迪拉克的起步相對較低,但同樣作爲豪華品牌其售後維修本應跟BBA擁有同樣的待遇,由此“零整比”(即配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的係數就相對較大,故認定爲花費很貴。

其二, 沃爾沃、凱迪拉克等位居二線陣營,其保有量相對一線陣營BBA來說確實少。從市場營銷上來說,保有量越高,配件就越多,維修費用就相對要少,反之沃爾沃、凱迪拉克的配件可能就偏貴,但也不會貴得太離譜! 之所以上述僅限於“更換配件的費用”,是因爲同爲豪華品牌在基礎保養上並不會有太大差距,甚至沒準還比BBA稍顯便宜。

從正常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其實還有一類人會有這種思想! 經濟預算受限,導致在認購豪華品牌時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沃爾沃、凱迪拉克這類相對便宜的二線陣營。所以從某種心理上講,它們和BBA的產品地位雖然是持平的(都是豪華品牌),但價格又過於接近普通合資車,就會造成同樣價位的車卻要花費更高的保養費或維修費,多少會感到心理不平衡!

再換句話說,同樣花費100元,對於身價百萬以上的人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家底只有幾百或幾千的人來說,那就屬於大放血。

不過,話又說回來!只要將沃爾沃、凱迪拉克這類品牌擺在和BBA同樣的水平線上,其實並不存在花費更多的結果!只是國情需求,導致二線豪華品牌不被重視。講一個通俗易懂的道理,同樣小區的房子,一個打折時候入手,一個漲價時候購買,難道物業費的收費標準就不同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