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以下純屬我個人看法,不喜歡可以跳過。

我的思維比較逗比,所以一般想到什麼說什麼。

說到網癮,我首先想到的是雷電法王楊永信,他的爲人和做法我不屑於評價,我說下別人的評論。

懶得截圖了,反正大概意思是,一個恨他牙癢癢的網友說了這麼一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嘲諷楊遲早遭報應之類。

我這裏想說的是,嗯,舉個例子:

小男孩小的時候,都有水淹螞蟻之類的行爲吧,反正我小時候拿過放大鏡燒螞蟻,現在看來是很逗比的事情,至於說殘忍,我現在覺得有點,不過在當時的大人看來,

“還玩什麼!進屋,這麼大太陽!”

我不恰當的比喻下,受害者就是那螞蟻,楊就是那小男孩。

螞蟻覺得小男孩十惡不赦,可是在大人眼中無關緊要甚至根本沒注意到螞蟻的存在。


先說明,我肯定不是爲楊開脫,只是對這種報應論的個人看法,一個人既然相信這種理論,那肯定相信冥冥之中有這麼一個善惡的公證人在,可是,你如何知道他對善惡判斷的標準?

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自我安慰罷了,說了這些是不是覺得很喪氣,難道普通人沒活路了。

我的看法是,忘卻,嗯這不知道是哪個未知的存在給我們的保命技能,忘卻痛苦,忘卻某人或某物,有時不是壞事。

對那些受害者,說實話我沒有同情,不是說我冷血,是因爲他們既不是我親人也不是我朋友或者認識的人,你要說對一個陌生人,嗯讀他的遭遇或者看視頻,肯定會有同情,可是轉眼很快就會忘卻,這也是人之常情,不用避諱也不用感動悲哀。

還有我想到一點,電影中老有什麼女的受到傷害化厲鬼報仇之類,我想說的是,你把他殺了,他就成同類了,你還能打的過嗎?

那句古話冤冤相報何時了,我覺得可以這樣解釋了,你打不過他,死了把他殺了,他成了同類,又把你殺了,你又化作另外一種存在,又把他殺了,他又成了同類,又把你殺了,你又......


這裏我又不免想到自殺這個字眼,這在當年楊所謂的“治療”後,估計好多受害者都曾經想過(我看了有的評論,應該是家長的,說楊治好了他的兒子,我想說,凡事總有個例,這種我不評價)

自殺我本人是很不贊同的,人生還有那麼多好玩的好喫的,別老想着死之類的,先給自己時間冷靜下,去旅遊(女生旅遊就別跑太遠,家附近就行)多和其他人說說話,嗯,或許你碰到個心動的高富帥霸道總裁,或者白富美富家千金,非你不娶,非你不嫁之類。

哈哈,之所以在這麼沉重的話題說這些,我想說的是,別想太多,開心不好嘛!


回正題,網癮,嗯主要說青少年網癮,成年人的就不提,因爲成年人網癮沒人關心。

我記得網癮一詞好像是2009年左右吧,網絡剛興起沒多久。

那時候網癮是個不好的詞,和‘病’掛鉤。

爲什麼?我說自己的看法。

那時上網是個新鮮詞,家長們對這種可不瞭解,只知道孩子一放學就往網吧跑,甚至逃學去玩那什麼遊戲,學習都耽誤了,這怎麼行!

上網就成了很多家長心中的夢魘。

而孩子也覺得上網不好,嗯準確的說是怕家長老師知道。

其實,網絡本身沒什麼對與錯,時代侷限性而已,當年淘寶出來的時候,多少人不屑一顧甚至覺得是騙子,現在看人賺錢了成大公司了,不敢說什麼了。

這裏就說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假如當時打遊戲像現在一樣形成產業,商家媒體宣傳賺錢之類,家長會怎麼想?

我覺得至少不會像當時那麼恐懼和排斥,沒看現在網癮少年很少被提及了嗎,呃,好像也不對,現在改其它名字了。

這些原因我懶得分析。


說具體的,我上網搜‘網癮’一詞,

溫馨提示:

戒除網癮建議到正規心理諮詢中心。

我從這個想到了什麼?有許多不正規的,要不然,嗯也可能或者是很大可能怕追責,不說太多。

貼幾個網上戒除網癮的方法,

要從生活上給孩子關愛,肯定。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閃光的一面,作爲家長的我們要善於去發現,

要給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孩子在更爲健全溫馨的家庭中長大。

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溝通,在與孩子的溝通當中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觸動他們思維當中積極的一面。

這方法我不說不好也不說沒有用,只是單純的吐槽,現如今網上好多的答案,呵呵,抄來抄去,有的人是真遇到問題想要求助解決,但回答的人,鬼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麼。

太過格式化。

就好比如說,你是家長,孩子得網癮了,你看到這些答案,嗯,回去和孩子好好交流,發生以下對話:

“兒子,來,先過來,爲父有事和你訴說!”

“訴說?爸,你怎麼文縐縐的?”

“咳咳,兒啊,爲父,呃,爸爸,很愛很愛你,你知道嗎,爸爸以前沒能好好關心你,是爸爸的錯,爸爸一定改正,兒子我們一起努力......”

“爸,你沒病吧?!”

然後,惱羞成怒的你把兒子打了一頓。


上面的對話有些逗比,不過能說明點問題,你給個教條式的答案,讓別人怎麼發揮?

具體的方法,我不說,也說不清,我只管吐槽,

現如今好多人成了家長,就忘了當初他自己當小孩想的是什麼了,或者說故意假裝不知道,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身上,當然有的是好的方面,不是有句古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說句不客氣的話,你自己都沒做到,讓孩子去實現,是不是有點不講道理。

就比方說,讓孩子好好讀書,少看電視少玩電腦,那家長沒事的時候打麻將,抽菸等,怎麼沒人出來打你腦袋一下

還打麻將!去上班!休息?那去做兼職,搬磚也行,總之能賺錢就行,我這是爲你好!還不去!信不信不給你飯喫!


自然你可以說我有病,成年人還需要人管?還有人敢管?

這裏我想到了《魔方大廈》裏有一集,小孩子成了市長,專管大人,當然結果是一團糟,不過我想說的是,現在是大人管着小孩,不過有可能還沒倒過來的情形好。


最後貼出權威對網癮的定論

網絡成癮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互聯網使用衝動的失控行爲,表現爲過度使用互聯網後導致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損傷。其中,持續時間是診斷網絡成癮障礙的重要標準,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爲需至少持續12個月才能確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