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信,就來看看閻錫山和孫楚的故事。自知守城無望的閻錫山,帶着一大家子跑去了南京,而在他臨行前,把堅守太原的重任交給了孫楚。

古人云:“君以國士待我,必以死報之。”

士爲知己者死,這樣的故事聽起來慷慨悲壯,可歌可泣,然而回歸現實,卻是“豫讓雖有,而智伯不常有”。不信,就來看看閻錫山和孫楚的故事。

閻錫山大家都不陌生,大名鼎鼎的山西王,只可惜,這“名”多少有點讓人不齒。

在抗戰期間,閻錫山除了東躲西藏就是保留實力,堪稱守財家奴的典範。他是真的沒實力嗎?當然不是,山西要錢有錢,要糧有糧,名將同樣不在少數,像傅作義、楊愛源、商震、孫楚等等,都算得上是名將,閻錫山卻把這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對閻錫山的吐槽就到此爲止吧,今天咱主要來看看孫楚。

孫楚之所以發跡,除了自己能力超羣以外,跟楊愛源也是分不開關係的。早年,兩人是同窗,關係匪淺,而楊愛源又是閻錫山的心腹愛將,這一來二去,孫楚便也成了閻錫山的嫡系。

要知道,閻錫山素來疑心重,對於外人根本不信任,想成爲他的心腹那可是相當有難度的,不僅要同鄉同源,還要追隨多年,而孫楚就是他的嫡系將領中唯一一個非晉北籍的。

孫楚是個知恩圖報之人,受到閻錫山這麼大的知遇之恩,自然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孫楚的軍事理論水平非常高,在民國軍事家中,是數得着的,正是得益於他所主持的系統化訓練,晉系部隊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戰鬥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蔣介石聽聞閻錫山帳下有如此人物時,曾多次來拉攏他,但孫楚的回答也是夠堅決——“我是閻先生一手提拔栽培起來的,不能中途變節,今後閻先生跳崖我跳崖,閻先生滾溝我滾溝。”

忠心到這個份兒上,閻錫山應該感動了吧?對不起,並沒有!

1949年,解放軍以風捲殘雲之勢拿下北方諸省,山西太原雖然尚在閻錫山掌控之中,但也已經成爲孤城。就在這考驗“革命友誼“的關鍵時刻,閻錫山選擇了讓孫楚來當替死鬼。

自知守城無望的閻錫山,帶着一大家子跑去了南京,而在他臨行前,把堅守太原的重任交給了孫楚。

其中的利害,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何況是洞悉天下大勢的孫楚。然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孫楚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

1949年4月24日,太原城破,孫楚被我軍俘虜。而此時的閻錫山呢?早已經帶着家眷跟隨老蔣逃去了臺島,再也沒回來。

當然,也有人說了,閻錫山當初去南京並非爲了逃跑,只不過後來被扣在那裏回不來了而已。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爲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當初把防守太原這個“送命題“交到孫楚手裏的,一定是他閻錫山!

被俘後的孫楚,在監獄中每天都會焚香讀書,讀什麼書呢?《毛選》。是他幡然悔悟了嗎?沒有,根據他的獄友沈醉說,他拿着那本書,只是做個幌子,其實是在那求神禱告呢!

至於他求的什麼,就沒人知道了,也許還是跟閻錫山有關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