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國成立之後,有關方面徵集史料,平型關大捷的幾張照片被當成真實寫照公開發表了,因爲其中幾張照片有王秉璋,所以很多人都認爲王秉璋參加了當年的平型關大捷。其實,王秉璋將軍並沒有參加過平型關大捷,那麼他爲什麼會出現在照片裏呢。

新中國成立之後,有關方面徵集史料,平型關大捷的幾張照片被當成真實寫照公開發表了,因爲其中幾張照片有王秉璋,所以很多人都認爲王秉璋參加了當年的平型關大捷。

其實,王秉璋將軍並沒有參加過平型關大捷,那麼他爲什麼會出現在照片裏呢?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軍改編爲八路軍,下轄115師長、120師、129師,王秉璋當時擔任115師參謀處長、作戰科科長。

1937年9月,115師開赴抗日前線,平型關戰役展開時,王秉璋正在跟閻錫山聯繫鐵路運輸事宜,等到跟閻錫山交涉完成後,王秉璋便跟八路軍344旅旅長徐海東同乘最後一列火車趕赴前線。

在趕赴平型關戰役的路上,王秉璋和徐海東遇上了山洪,耽誤了不少時間,所以兩個人就錯過了這場戰役。

王秉璋到達師部後,正巧碰上國民黨的《掃蕩報》記者前來採訪,林總不想接受採訪,就把接待記者的事交給了王秉璋。

記者們爲了宣傳,請林總、聶帥等人到戰鬥時的師指揮所位置,拍幾張照片,作爲上報宣傳用,因爲王秉璋也在,就一起出現在了這些照片上。

(圖:左邊第二位是王秉璋)

因此,後來人們說王秉璋參加過平型關大捷的時候,王秉璋都要出來澄清一下,說自己因爲有事耽誤了,並沒有參加這場戰役。

其實,王秉璋即使沒有參加平型關大捷,他的一生也有很多的豐功偉績。

1938年,115師參謀長周昆攜帶6萬元經費潛逃,不知所蹤,115師參謀長的職位一直空缺,後經八路軍總部商議,任命王秉璋擔任115師參謀長。

王秉璋在抗戰時期最大的成就,就是發明了交通壕迫近作業攻堅戰術,最典型的戰役就是1942年7月的“反碉堡戰役”。

此戰中,王秉璋率領的教四旅僅用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奪取了日僞據點130多個,以傷亡100多人的輕微代價,取得了殲敵近萬人的戰果,大獲全勝!

1944年底,王秉璋向新四軍介紹了交通壕作業攻堅戰術後,新四軍將其印成小冊子,命名爲《交通壕攻擊》,在全軍推廣,尤其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中,更是發揮了巨大威力,比如遼瀋戰役中的錦州之戰,淮海戰役中圍殲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之戰,平津戰役中的攻克天津之戰等等。

另外,王秉璋還主持了新中國導彈事業的發展,貢獻非常大。

1960年,在中央的決定下,王秉璋兼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長,開展研製導彈的工作。王秉璋雖然對導彈研究一竅不通,但他深知導彈對新中國的重要性,因此迎難而上,召集了錢學森、王淦昌、鄧稼先等專家,夜以繼日地開始研究導彈工作。

在王秉璋的主持下,新中國的導彈技術從短程導彈發展到了洲際導彈,創下了無數記錄,功德無量。

但可惜的是,後來因林總事件,王秉璋也受到了牽連,不得不退出了領導崗位,以至於他的這些貢獻,很少有人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