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國的僕從國主要有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維希法國,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等,中立國諸如瑞士、瑞典、土耳其、西班牙等,在二戰中都和納粹有過深度的合作,與德意沆瀣一氣,爲虎作倀,全力服務於德國的戰爭機器。如果沒有僕從國提供的戰略縱深,德軍無法構建層層防禦體系,紅軍的戰線將更短,更容易集中兵力,突擊領土狹小的德國勢必事半功倍,十次斯大林突擊直接就將德國平推了,如此戰爭根本不用打到1945年。

二戰的德國就如開掛一般,四處出擊,腳踢法蘭西,拳打英吉利,肘擊蘇維埃,膝撞美利堅。可謂氣焰囂張,不可一世,希特勒同時向當時三大強國訴諸戰爭,如此壯舉上溯五千年下探一世紀,除大清朝慈禧皇太后一怒之下向八大強國宣戰外,無人出其左右。但是德國的狂妄是有一定資本維繫的,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它的衆多僕從國(含征服國、盟國,下同)的鼎力支持,可以說沒有僕從國的無私奉獻,德國的戰績將大打折扣。僕從國對德國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僕從國爲極大地增加了德國的工業產能
德國的僕從國主要有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維希法國,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等,中立國諸如瑞士、瑞典、土耳其、西班牙等,在二戰中都和納粹有過深度的合作,與德意沆瀣一氣,爲虎作倀,全力服務於德國的戰爭機器。最奇葩當屬由法西斯分子弗朗哥獨裁統治的西班牙,甚至派出著名的“藍色師團”征戰蘇聯。還有土耳其一直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繫,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以上諸國中以法國、捷克斯洛伐克和意大利最爲強大,其工業實力僅次於美蘇德法,位居世界第五、第六和第七。其中維希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工業產能基本被德國據爲己有,成爲德國最重要的工業補充。法國100%的航空工業,100%的冶金工業,100%的船舶工業,100%的汽車工業,80%的建築公共工程,以及60%的橡膠工業爲德國服務;爲德軍生產大量軍用汽車和裝甲車,建造潛艇及生產戰鬥機零件,修理戰損的裝備。德國還用繳獲的法軍坦克底盤配上自己生產的炮塔組裝出全新的坦克,備受希特勒的好評。
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斯柯達兵工廠爲德軍生產了大量的武器,如高射炮,機關槍和大炮戰車等,其大口徑火炮和裝甲車輛在當時可謂是獨樹一幟,該廠在1937年的火炮產量,幾乎是英國本土兵工廠的總產量。此外該廠還經營機牀,火電設備,生產載重汽車、有軌和無軌電車、電力機車等各種重工業產品,可以說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工業的支柱。
意大利作爲世界第七工業強國,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2.9%,與日本持平,但工業技術水平高於日本,很多工業技術連德國人都垂涎三尺。意大利可以生產飛機、大炮、坦克、汽車、軍艦等重要武器裝備,意大利的航空工業更是世界名列前茅,能夠生產遠程戰略轟炸機。意大利強大的工業實力爲德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技術等支持。戰爭期間德國還強行壟斷軸心國集團的電力和能源產業,意大利的貢獻頗多。
在當時整個歐洲的工業體系都在爲納粹德國的軍事生產服務,幾乎歐洲所有掌握着先進技術的大型企業都爲德國提供技術支持,這也是戰爭後期德國各種所謂的“黑科技”武器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歐洲歷來就是世界的工業中心,集中了世界將近一半的財富和資源,二戰全面爆發後德國實際擁有了除英國以外的整個歐洲,在整合各個僕從國的工業產能後,工業產值佔世界總份額超過30%,其工業實力遠超英國和蘇聯,與美國不相上下。
第二,僕從國爲德國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一)軍工業資源
德國的煤化油產能不足,僕從國羅馬尼亞和維希法國是其主要的石油來源,法國石油和汽車燃料的80%產能都被德國人強行徵收了,而羅馬尼亞從戰爭爆發一直到蘇軍解放東歐諸國期間一直爲德國的戰爭機器輸血,軸心國唯一有石油量產能力的,始終只有羅馬尼亞油田而已。石油被稱之爲工業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沒有僕從國爲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石油資源,德國引以爲傲的機械化部隊就會成爲駢死於槽櫪之間的千里馬,希特勒及其將軍們也根本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國就如拔了牙的老虎,空有威風凜凜的皮囊。
法國投降後境內的貴金屬幾乎被德國洗劫一空,還掠奪了幾乎所有的鋼鐵和其他金屬材料,用於生產武器裝備;此外法國還爲德軍提供佔其總產量一半的煤炭。瑞士爲納粹其提供礦石、鋼材和精密儀器,並充當了軸心國中央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瑞典向德國提供軸承、鐵礦石、鉬礦、稀土,土耳其向德國出口鉻鐵礦等。
(二)農產品資源
德國佔領波蘭這個糧食國後,德國國內將近半數的居民生活狀況有所改善,食物變得更加充分。法國在投降後的1941年就基本恢復農業生產秩序,開始穩定的向德軍輸送糧食,德國人把法國比作“會下金蛋的雞”。法國實際上成爲德國除了本土之外最大的糧食供應地區,用糧食養活了上百萬德軍,約佔德國糧食需求的三分之一。戰爭後期,德國幾乎丟掉所有東方佔領區,法國承擔的糧食供給量比例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盟友意大利也向德國提供糧食、橄欖油、水果等各種物資。
德國同樣重視對佔領區的農產品掠奪,根據《柏林金融日報》1943年12月2日的報道,德國士兵在被蘇聯猛打到被迫撤退之時,也沒有忘了收刮使命。每個戰區都有很大一批列車不是載着士兵撤退,而是裝滿了羊、牛、馬等肉類,這是德軍撤退前對當地人最後一次無情的掠奪。德國不僅掠奪佔領區的資源,還向一些佔領國索取鉅額的“佔領費”,二戰中維希法國被迫向德國支付了五千三百多億法郎佔領軍費用,極大地充實了德國的財政收入。
(三)人力資源
隨着戰爭的擴大,德國工廠中的青壯年被徵召入伍,軍工廠的勞動力需求越來越大,而德國可供使用的青壯年勞動力卻越來越少,僅1944年就有160萬德國青壯年勞動力被徵召入伍。德國就大量招募僕從國勞工從事工業生產,還脅迫佔領區的平民和戰俘進入工廠勞動,德國軍工生產使用的外國勞工和戰俘達500萬之多。
二戰中,德國動員了1700萬人參戰,僅僅一線作戰部隊就高達900多萬,德國本土人口僅六千多萬,如果僅僅在本土招兵,德軍規模是很難超過六百萬。二戰蘇聯人口兩億多,兵力一千萬,佔比僅爲二十分之一。很明顯,德國的征服地和僕從國給予德軍強大的兵員補充,從德軍成建制的外籍兵團中就可窺得一二,諸如丹麥自由軍團、挪威團、維京師、北歐師等“番號”的部隊層出不窮。此外德國還注重佔領區僞軍的建設,他們成功的挑起了車臣等民族對蘇聯的仇恨,甚至利用投降的蘇聯高級將領弗拉索夫以蘇聯戰俘與白俄羅斯流亡者所組成了“蘇奸”僞軍——“俄羅斯解放軍”。加上德國扶持的僞軍和各僕從國軍隊,德軍集團在二戰的總兵力超過2000萬,僅僅法國境內就有上百萬僞軍。
第三,僕從國直接出兵協同德軍作戰
直接出兵參戰的僕從國有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其中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芬蘭、羅馬尼亞都派出數十萬大軍,法國、比利時、阿爾巴尼亞和其他國家組建了大型特遣隊參與了對蘇作戰,中立國西班牙則以志願軍的名義派出由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的“藍色師團”。
僕從國中,羅馬尼亞可以說是爲德國提供支持最多的國家了。整個二戰期間,羅馬尼亞軍隊作戰相當英勇,死傷將近30萬軍人,在衆多僕從國中損失最爲慘重,堪稱第四軸心國。蘇德戰爭初期的敖德薩戰役就是以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爲主進行的一次攻堅戰,軸心國進攻敖德薩的目的之一就是摧毀蘇聯的空軍基地,解除克里米亞和敖德薩地區的蘇聯空軍對羅馬尼亞油田的巨大威脅,尤其是第九大城市普洛耶什蒂,該市是羅馬尼亞爲最關鍵的石油出產中心,僅普洛耶什蒂的原油精煉廠在二戰就爲整個軸心國提供30%石油成品。
從1941年8月8日至10月16日的敖德薩戰役最後以羅軍的勝利告終。德軍藉此切斷了蘇軍從黑海通向烏克蘭的運輸線,並順利地控制了整個烏克蘭。羅馬尼亞軍隊在這次戰役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8.1萬人,失蹤11471人。蘇軍在敖德薩戰役中傷亡4.1萬。
1942年11月“天王星”行動期間在斯大林格勒北部頓河沿岸,負責掩護的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面臨蘇軍的西南方面軍三個集團軍的強大攻勢下,羅馬尼亞軍隊較爲頑強的抵抗,紅軍花費了五天的時間才完成原定三天完成的作戰任務,此次戰鬥中羅馬尼亞的兩個步兵師挫敗了蘇軍的近衛第14步兵師和第96步兵師的進攻。
而匈牙利唯一一支建制完整的裝甲師--第一野戰裝甲師在其短暫的戰鬥生涯中,全師官兵爲自己贏得了3000多枚匈牙利和德國勳章,並多次出色的扮演支援和後衛的重要角色,對於一個小國來講,這已經是相當難得了。整個戰爭期間匈牙利動員數十萬人對蘇作戰那,被綁在末日戰車上的匈牙利,損失約二十多萬人。
二戰爆發後,芬蘭動員了五十萬人協同德軍對蘇聯北方展開了全面的攻勢,僅不到三週就收復了芬蘭冬季戰爭中丟失的全部領土。芬蘭牽制大量蘇軍,極大的配合了德軍在列寧格勒的行動。整個戰役期間,德國、芬蘭共傷亡二十多萬人,蘇聯傷亡五六十萬人,其中芬蘭經傷亡不到8萬人。
蘇德戰爭中意大利同樣給予德軍巨大的援助,意軍雖然戰鬥力不如德軍,但也是非常強悍的,並不像充斥着網絡的歷史雞湯段子那樣不堪,整個軍隊常常草木皆兵、望風而降。意大利二戰的爆笑段子主要是一些網友(主要是德粉)爲了突出德軍戰鬥力而故意醜化意軍,拿意大利作爲炮灰形象來彰顯德軍的輝煌戰績而刻意杜撰的,由於對初讀者有先入爲主的優勢,被網友以訛傳訛,結果三人成虎,直接誤導一大片不明真相的喫瓜羣衆。意大利二戰的一些列爆笑史便不脛而走,充斥着整個網絡和坊間。
戰爭初期,意大利承擔了南線的主要作戰任務,且承擔了德國在南線作戰的全部軍費。戰績雖不如德國輝煌,但是基本徵服巴爾幹半島,穩定了德國的側翼局勢,德國便有恃無恐的實施巴巴羅薩計劃。蘇德戰爭意大利出兵二三十萬,主攻方向是烏克蘭南部地區,戰爭初期在烏克蘭可謂是長驅直入、摧枯拉朽,被其俘虜的蘇軍就達到了十多萬,尤其是在9月份的佩特里科夫卡之戰中,意大利遠征軍對蘇聯第12集團軍部分部隊完成了合圍,最終俘獲蘇軍1萬人,而自身只付出了87人陣亡、190人負傷、14人失蹤的微小損失。此外還在沒有德軍以及其他僕從軍的協助下,獨自攻佔了今天烏克蘭的頓涅茨克等重要城鎮。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意大利軍正面防線達一二百公里,在蘇軍大反攻行動中遭遇絕對優勢的紅軍裝甲部隊突擊,不久由羅馬尼亞軍和匈牙利軍駐防的側翼被突破,意軍後路被截。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重武器也不充足的情況下,意軍頑強堅持了近一月,其中一個三萬人的意軍集團軍經過苦戰,成功突圍四千多人。這支成功突圍的意大利軍隊用血的行動詮釋了意軍的古羅馬榮光,相比較被合圍且最終全軍覆沒保盧斯軍團近三十萬德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意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表現非常出色,龐大的意大利軍隊極大地充實了軸心國軍隊的實力,沒有意大利軍隊的參戰,隆美爾的幾萬人能很難與一二十萬的英軍周旋。戰爭中意大利爲德軍提供掩護側翼,以自我犧牲精神地充當後衛,德軍憑此安心進攻,安全撤退。兩次古比井戰鬥意大利軍隊打得英軍落荒而逃。隆美爾也曾說過“德國士兵震驚世界,而意大利狙擊兵震驚了德國士兵”。意大利憑藉着強大的海空軍,一方面爲北非的德意聯軍運送補給,另一方面在地中海與英國勢力展開有力角逐,在地中海的戰鬥中,英國艦艇損失高達41.2萬噸,意大利的海軍損失約爲26.9萬噸,意大利一度佔據上風,幾乎將英國艦隊逐出地中海。
第四,僕從國爲德國提供了廣闊的前進基地和戰略縱深
(一)爲德國提供前進基地
二戰期間德國之所以能攻打英倫三島、蘇聯、北非主要得益於僕從國爲其提供了前進基地。如果維希法國、荷蘭、比利時堅決抵抗德軍,德國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進攻英國,或者沒有安寧的後方進攻英國,因爲德國飛機如果從本土起飛,實際有效作戰半徑將大大減小,戰鬥力也會大爲折扣,幾乎難以對英國造成威脅。
如果羅馬尼亞和芬蘭沒有倒向德國德國只能從蘇波邊境和東普魯士突襲幅員遼闊的蘇聯,龐大的兵力無法有效展開,攻擊效果也會大爲降低。如果德軍執意展開兵力實施偷襲計劃,就必須以武力手段取得前進基地,就像侵佔荷蘭比利時一樣攻打羅馬尼亞等國。如此一來德國的戰爭機器將進一步損耗,且曠日持久的作戰會給蘇聯提供一定的準備時間,因爲在巴巴羅薩計劃前蘇聯紅軍正處於結構重組的階段,武器也都處於測試的階段,戰鬥力逐步提高。如果意大利不是德國盟友,德國無法在北非投放兵力,德國取道蘇伊士運河,進取中東的計劃將永遠停留在紙面上。因爲德國在北非沒有任何據點,其控制區也遠離北非,也沒有強大的海軍護航軍隊和補給登陸北非。
(二)爲德國提供戰略縱深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歐洲(世界)戰場的轉折點,紅軍取得戰爭主動權是在1943年初,但是攻入德國本土是兩年後的事情。納粹之所以苟延殘喘兩年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僕從國爲其提供了廣闊的戰略縱深,這兩年的戰鬥幾乎全部發生在德國本土之外。1944年開始的十次斯大林突擊耗時一年,不僅收復了全部淪陷的國土,還解放了德國東部的僕從國,部分兵力還突入德國境內。從1944年10月21日,紅軍率先攻入德國本土,德國的外圍戰略縱深已經全部喪失,到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德國依靠本土戰略縱深只堅持了六個月。如果沒有僕從國提供的戰略縱深,德軍無法構建層層防禦體系,紅軍的戰線將更短,更容易集中兵力,突擊領土狹小的德國勢必事半功倍,十次斯大林突擊直接就將德國平推了,如此戰爭根本不用打到1945年。
丘吉爾曾說“萬幸,意大利是德國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廣泛的被網友用來調侃意大利的蹩腳。實際這只是丘吉爾借對意大利的諷刺聊以自慰罷了,是一種典型的喫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如果意大利倒向同盟國,德國將失去意大利這一有效縱深。英軍直接可以利用意大利本土作爲跳板直接威脅德國南方本土及南方的征服地,一掃敦刻爾克大撤退後在歐洲大陸的勢力被逐出的不利形勢,德國的處境會更加不利,將面臨三線作戰的窘境。同時德國失去世界第七工業強國的支持,勢力勢必減弱,想染指英國在北非的殖民地無異於癡人說夢,英國也不用大費周章的和德意聯軍在北非和地中海死磕到底,可以騰出更多被牽制的機動力量去做開闢第二戰場的準備。果真如此,估計丘吉爾睡着就能笑醒。
所以說,希特勒的僕從國於德國而言就如同命脈一般,支持着德國的戰爭機器的正常運轉,正因爲僕從國的鼎力相助,納粹德國纔算真正意義上的一流強國,具備和美蘇英各國掰手腕的實力。沒有僕從國,德國就猶如雄鷹無翼,根本無力發動二戰,希特勒和斯大林很可能互換角色,依斯大林的作風,他很可能將“大雷雨計劃”付諸行動,向歐洲各國輸送“革命”。畢竟斯大林的大國沙文主義做派比之沙俄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蘇德戰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他仍不忘於1944年吞併中國的唐努烏梁海,更是在雅爾塔協定中和美英密謀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爲代價,換取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史稱“東方慕尼黑陰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