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年輕人的話題做文章。年輕人如果在一羣慣於搬弄是非、操弄人心的上一輩商人營造的環境里長大。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 凡其

來源:盧泓言

昨晚睡前刷了何戲子的廣告。這個過氣老人三分多鐘裏只幹了一件事。一本正經、不羞不臊的煽情和捧殺年輕人。而一切煽情都來自於一個假設的敵人:“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若沒這個先入爲主的靶子。那一切煽情和捧殺就成了空中樓閣。而爲了讓煽情和捧殺順理成章。那必須一上來就僞造出一個年輕人被誤解和鄙視的佈景。

何戲子盡情盡意的專業演出真的把我噁心到了。

很少說話的路前輩也在朋友圈裏放開點評。“某網站發佈的商業廣告片“後浪”。誇張、情緒化、反智。何某扮演的“我們”,構陷攻擊“他們”,然後使勁向“你們”諂媚。我插播一句:凡是大量使用名詞,而且是類似“青春”“時代”“理想”“國家”“愛”這種大型名詞的,都是騙子和low bee。人從生到死,每一個時間都是美麗的。就像一條線段,你說其間的哪一個點更重要。如果你真的看過大海,就知道前浪和後浪是虛幻的,浪本身是虛幻的。

建立概念,挑起紛爭,尤其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弱點主要是情緒)建立概念和挑起紛爭,的確是商人慣用的伎倆。我印象中特別強調“年輕牛逼”(甚至不小心包含潛臺詞年老傻逼)的品牌有“某客”以及剛出生時的某手機……總結一下:某網站作爲一家大型平臺文化企業,選擇製作和發佈如此一款格局狹隘、文本拙劣的商業廣告,本人對此提出人微言輕語重心恨的批評。”

可到此爲止。我們這些議論者只是人家棋盤裏的棋子罷了。

今早起身再刷朋友圈。兩派涇渭分明。一派自然是批評者。一派確是轉發叫好的人。這些人裏既有青年沾沾自得。也有大量中年人。而這些中年人被撩撥起來的高昂情緒更是肉眼可見。

既然是兩派。自然就有爭論。你來我往。關注和情緒就更多了。我對這些意見不一的中年人並無意見。只是這個廣告實在高明。露出來諾大一個血腥軟肋勾引我們爭論不已。

有人說小破站的廣告本來就不是隻給年輕人看的。更是給中老年人看的。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人家故意找了一個紅在90年代的已經年過半百的過氣戲子。年輕人真不認識他是誰。

如此就好理解了。老戲子一上來僞造出的“我們”對“你們”的構陷和諂媚。那就是處心積慮露出來的一根臭骨頭。由此引發巨大的爭議。尤其是一羣作爲“我們”的中年人的不解和抗議。讓小破站出圈。打開更大的用戶羣。

拿年輕人的話題做文章。消費兩代人的關係。拿中老年人極易陷入的心態做誘餌。真是好手段。

據說是胡適講“不要諂媚年輕人”。之所以有這句話。是因爲年輕人終將掌權、繼承所有的財富。還要給上一輩養老送終。諂媚他們難以避免的成爲上一輩人的本能。人之常情。可你內心深處會明明知道這不對嘛。可偏偏有人要拿這個做文章。

“年老的標誌不是守舊。而是維新。”據說是王朔說的。又是一個上一輩子人極易掉進去的陷阱。常常聽人自豪的講。“我跟很多年輕人在一起。我也就年輕了。”拜託。這恰恰證明你已經老了好不好。真正年輕不是被人帶動的。而是自己本身就有的。這種話聽多了。你就知道老去之人何其能自我麻痹。可偏偏有人要拿這個做文章。

逆反幾乎是每一代年輕人都要經歷的過程。我也經歷過。總覺得父母老人是拖累自己的包袱。要到了自己踏入社會掙錢喫飯時纔會把那份逆反收斂起來。纔會對父母的婆婆媽媽、謹小慎微、頑固守舊有所理解甚至感激。可偏偏有人要拿這個做文章。

所謂咪蒙的套路。就是拋出明顯偏執的觀點。蓄意迎合某一種立場某一種心態的觀點。把這羣人死死拿住。同時由於其明顯的偏執而必然激起另一羣人的辯護。再引起強大的爭議。而由此達到全民營銷的目的。

很反感如此能操弄人心的企業。搬弄是非。興風作浪。人心操弄慣了。又有什麼事幹不出來。而我相信最終玩火者沒有不自焚的。

早前小破站的管理者曾經說過。他們是拿用戶當用戶的。很多人表示難能可貴。可今天看到這一出把戲。怕是不敢再輕易相信了。用怎樣的心思做輿論。也難免用怎樣的心思做產品。心態一以貫之。

而小破站是一直標榜自己服務年輕人的。我很想知道年輕人是被高明的你們如何服務於股掌之間的。

年輕人不是石頭裏跳出來的。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他們必然是被上一輩薰陶出來的。必然是時代情勢的產物。而絕沒有絕對的自由和自主。同樣享受到極大的物質豐富和科技發達、同樣有更多選擇的港青。他們在去年表現如何呢。單憑這一點。就知道何戲子那些不談歷史、不講情勢而只是一味的肉麻吹捧多麼不知羞恥。大陸青年如果是被戲子背後的小破站這樣的高明把戲手服務出來的。他們會被染成什麼樣。

引用一段據說是魯迅的老話。“我一向是相信進化論的。總以爲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對於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給我十刀,我只還他一箭。然而後來我明白我倒是錯了……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後來便時常用了懷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無條件的敬畏了。”

假若魯迅活到今天。他會看見肖戰粉絲羣對異見者運動式的攻擊。蒐羅不靠譜的證據對反對者扣上“不愛國”的高帽子。以及疫情期間小學生們因對上網課不滿而對釘釘打1星的報復……魯迅應該會暢快一笑、不復多言吧。

有些話魯迅是沒說完的。年輕人如果在一羣慣於搬弄是非、操弄人心的上一輩商人營造的環境里長大。年輕人如果在一羣以諂媚年輕人、放縱年輕人爲豪的氣氛里長大。年輕人如果沒有在上輩這裏學會先有自律再有自由、先知地厚再問天高的千古不變的法則。那麼這就是不幸的一代人。不管繼承了多少物質和科技。那都會成爲麻煩的源頭而不是財富。

而這個結果是由你我在內的上一輩的不敢爲、不敢言造成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