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很少人認爲,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可以輕易獲得公共福利支持(如下圖)。根據對21個OECD國家2.2萬人的調查顯示,世界上最富裕國家的人們普遍缺乏經濟上的安全感。

即使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人們依然缺乏經濟安全感。

經合組織(OECD)在2018年的一份調查報告引發深思。由於OECD國家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這些國家在社會政策上的平均支出佔GDP比例超過20%,或大約相當於每年人均8,000美元。也有證據顯示,這些政策令人們生活得更安全、更健康、更長壽。

儘管如此,調查數據顯示的這些國家大多數人的感受卻與此大相徑庭。

根據對21個OECD國家2.2萬人的調查顯示,世界上最富裕國家的人們普遍缺乏經濟上的安全感。

媒體Axios解讀稱,自2016年來,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充斥着這些國家。調查顯示,這些情緒目前並未消散,而在變得更強烈。

“經濟焦慮”潮流

該調查反映了當前全球範圍內的“經濟焦慮”潮流,因爲這些國家的人理應有更強的安全感。

這種焦慮遠不止發生在美國。21個OECD國家的人們認爲,他們沒有足夠機會能享受到健康醫療、住房和長期護理等福利。他們對公共福利政策感到憤慨,認爲他們未得到與稅收支出數額相應的福利回報,而其他人則得到的太多。

OECD就業、勞工和社會事務主任Stefano Scarpetta表示,持這種觀點的並不都是所謂的“落後羣體”,那些接受高等教育、有高收入的年輕人,也強烈地感受到了不公平。

此外,Scarpetta指出,收入本身對滿意度的影響並不大;在很多情況下,低收入調查者對社會政策的滿意度與高收入者相當。

但很少人認爲,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可以輕易獲得公共福利支持(如下圖);

同時,老人的滿意度比年輕人低(如下圖)。

此外,在獲得公共服務和收入支持方面,女性的滿意度比男性要低。

羣體差異來看,Scarpetta表示,年輕人更傾向於優先獲得住房支持(如下圖),而相比之下,父母則更傾向於優先獲得更好的教育服務

數據說話(21個國家的平均值):

-僅20%的人認爲,他們能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公共福利。

-僅25%的人認爲,政府給予了他們足夠的收入支持來應對失業或養育小孩的情況。

-僅20%的人認爲,他們有足夠收入來支撐他們萬一得了疾病、殘疾或變老以後的狀況。

-有59%的人不認爲,他們獲得了與自己所繳稅款相稱的公共福利份額。

-三分之二的人認爲,其他人獲得了超過他們應得份額的公共福利。

-大約60%的人認爲,政府在制定社會政策時不聽取他們的意見。

-三分之二的高收入者認爲,他們需要更多的公共支持。

其他因素影響滿意度

其他因素,如經濟環境、收入差距,也在居民滿意度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調查結果顯示,在這21個OECD國家中,對公共福利的滿意度,在經濟表現良好的國家相對較高,而在經濟相對貧乏或經濟處於下行期的國家中相對較低。

例如,人均GDP較高的國家,被調查者表達對公共福利不滿或認爲沒有得到應得的公共福利的情況大幅減少。類似的,他們對獲得公共服務和收入支持表示不滿的情況也相對較少。

收入差距,在滿意度調查中也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人們對於獲得福利的公平和正義方面的感知。

例如,在基尼係數較高的國家,人們更多地認爲沒有受到公平的福利待遇。在相對貧困率較高的國家(儘管有例外,如斯洛文尼亞),收入差距在21個國家中是最低的,但卻是“認爲沒有得到應得福利”最多的國家之一。

來源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