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人每天睡6小时,第二天也能精神饱满,有的人每天睡9小时,精神状态可能也不是很好。很多人睡不好是因为心里总想着别的事,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试试呼吸调节放松法,放松心情,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熬夜是现代人的常态,其后果不仅仅是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还容易引发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脏腑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睡眠的重要性。于是,一些重视养生的人开始注意睡眠时长,一有时间就躺床上补觉,也有些人就单纯地想多睡会……

但睡得多未必是件好事,它可能和熬夜一样伤身,有时候还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案例

65岁的杨大爷,晚上一向睡得很好,但前段时间却总是出现白天犯困的情况。他一开始以为是春困,便没在意。

可没过几天却出现了手脚不听使唤、说话含糊不清的症状。经送医检查发现,杨大爷这是发生了脑中风。

1

总也睡不够

可能是疾病“信号”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总是哈欠连天、嗜睡严重,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就要当心是不是身体出现问题了。

1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脂升高、血管狭窄,会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脑部血氧供应减少,从而导致犯困。

明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总是哈欠连天,则要警惕中风。据临床统计,70%~8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5~10天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犯困的现象。

若是伴有 一过性黑蒙或看东西模糊;恶心呕吐、心慌出汗;不受控制地流口水;一侧身体突然发麻、无力等症状,则更需要引起重视。

2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糖代谢紊乱,血葡萄糖无法充分被机体消耗,人体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源,容易出现体力减退、精神萎靡的症状,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减退,造成嗜睡。

3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人体新陈代谢变慢,再加上食欲减退,常常会出现犯困、嗜睡、无精打采、迟钝等表现,还可伴有怕冷、活动能力减弱、血脂升高等现象。

如果是甲状腺功能亢进, 早期以身体消耗能量过多、吃得多却很瘦为主要表现; 中期则也可能出现两眼发呆、表情淡漠、嗜睡等症状。

4

肝脏疾病

肝脏不仅仅是人体的解毒器官,还起着营养的吸收与分解、储存肝糖、合成分泌性蛋白质等作用。如果肝脏发生疾病,肝功能下降,可导致消化不良、营养失衡。而机体没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自然就容易出现精神不济、嗜睡乏力等症状。

很多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等,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疾病发展,可能率先出现嗜睡症状,但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部分打鼾者),由于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易血氧不足。

一方面,会反复觉醒、睡眠片段化,以至于深度睡眠不够、睡眠质量差,白天自然就容易昏昏欲睡。这是患者的典型症状,也是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

另一方面,由于大脑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久之可危害全身器官,增加心律失常、脑缺血、脑梗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建议积极进行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调节,有必要时还得到睡眠科就诊。

除上述疾病外,鼻炎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贫血患者由于血红蛋白减少,也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出现困乏、嗜睡等症状;老年痴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也可出现嗜睡的情况。

2

即便是健康群体

也不建议睡太久

如果身体状况一切正常,是不是就可以任由自己睡多久了呢?其实也不是,健康群体睡太久也不好。

1

容易觉得累

辛辛苦苦工作一周,周末放肆地睡个懒觉,这是不少人的常态。但你有没有发现,睡得越久,醒来的时候可能越累!这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不同时间段,大脑会让身体细胞处于不同的节奏。

如果超过了平时的睡眠时间,就相当于打破了原来的规律,大脑开始给身体发出另一种节奏信号,这就和倒时差类似,属于不规律作息,容易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导致醒来后更累。

睡得太久还会打乱大脑中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平衡,还可能导致大脑中动脉血管发炎,引起头痛、偏头痛等。

2

容易肥胖

一方面,人在睡眠过程中,新陈代谢减慢,能量消耗减少;另一方面,睡眠时间多了,活动的时间就会减少,会进一步影响热量消耗,从而导致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引起肥胖,甚至增加多种慢性疾病风险。

3

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对60~70岁的老人来说,如果每天平均睡9小时以上,大脑的认知功能极易在3年内快速衰退,其衰退幅度明显快于每天睡6~8小时的人,大大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发表在《神经学》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每晚睡眠时间长期超过9小时的人更容易患痴呆症,同时还伴随脑容量缩小、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

4

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睡眠过程中,血液流动变慢,这对本身有高血脂、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无疑是危险的,很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一项基于百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睡得过多或者过少都有更大风险患心血管疾病。相较于正常睡眠,长睡眠者患上或死于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风险要增加 33%。

《美国心脏协会学报》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者们分析了1970-2017年间超过300万人的数据后发现,平均每天睡觉10个小时以上的人,因中风去世的几率提高56%,因为各种心脏疾病而去世的几率则提高49%。

5

增加死亡率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4所高校的研究员,在11年间对74位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后表明:平均每天睡9个小时以上的人,死亡几率比其他人高出25%。

美国癌症学会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药学院,对100万名30~102岁的人进行了长达6年的调查,结果也发现:睡眠时间在6.5~7.4小时之间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少于4.5小时或高于9.4小时的人,死亡率明显增高。

虽然过长的睡眠时间与寿命缩短的直接联系还无法确定,但有分析认为,睡眠时间太长可能让身体过久地处于“待机状态”,不利于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和新陈代谢,从而影响寿命。

3

合适的睡眠时间究竟是多少?

睡少了不好,睡多了也不行,究竟多长时间的睡眠更合适?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人每天睡6小时,第二天也能精神饱满,有的人每天睡9小时,精神状态可能也不是很好。但一般来说,可以参照下表:

【注意】此表仅供参考,具体以自身感觉为宜。如果睡醒后起床不困难、白天注意力容易集中、白天不打瞌睡,就说明你的睡眠时间是合适的,否则就需要进行调整。

4

既要睡够也要睡好

4招帮你提升睡眠质量

除了保证合适的睡眠时长以外,良好的睡眠质量也很重要,但我国超2亿人存在睡眠问题或睡眠障碍症。你的睡眠质量过关吗?怎样才能睡得好?

1

3步自测睡眠质量

2017年美国睡眠协会发布了一份“睡眠质量建议”,大家可以根据以下3个指标初步判断自己的睡眠质量:

①是否能在30分钟内入睡?

②半夜醒后,是否能在20分钟内重新入睡?

③每晚醒来5分钟以上的次数,65岁以下人群是否不超过1次,65岁以上人群是否不超过2次?

如果3个问题的答案都为“是”,说明你的睡眠质量还不错;反之,则可能存在问题,建议适当调整。

也可以计算睡眠效率(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在床上的时间),如果结果>85%说明正常,达到90%说明很好。

2

提高睡眠质量,试试这几招

要想拥有良好的睡眠,除了大家熟知的保持环境安静、睡前泡泡脚等,以下几种方法也可以试试。

①补充褪黑素

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和被唤醒的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从而延长深度睡眠时间,辅助改善睡眠。

平时可以适当多吃核桃、芝麻、燕麦、香蕉等食物,有助于促进褪黑素合成;睡前少玩电子产品,避免蓝光刺激影响褪黑素分泌;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外源性褪黑素。

②呼吸调节放松心情

很多人睡不好是因为心里总想着别的事,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试试呼吸调节放松法,放松心情,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第一步:准备动作。坐在椅子前1/3处,腰背挺直,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在双膝上。

第二步:调息。用鼻腔深吸气,吸到胸腔胀满为止,屏住3~5秒;再张开口缓慢呼气,收腹,把胸腔的气体完全排尽。

第三步:调心。让自己大脑的所有注意力完全放在呼吸上,感受气息的流动。

③助眠饮食方:桂圆酸枣茶

【方法】取桂圆5粒、红枣5颗、百合10g、酸枣仁6g,加水煮沸,稍凉后加点蜂蜜调味,每日喝两杯,可长期饮用。

桂圆入心、脾、胃三经,具有益气血、补心脾、健脾胃的功效;红枣能养血安神、补脾益气;酸枣仁又被称为“东方睡果”,主治失眠多梦;百合可宁心静气、安神助眠。

④用好“助眠开关”:安眠穴

安眠穴位于耳后,风池穴与翳风穴连线的重点。其主治失眠,对眩晕、头痛、心悸、烦躁、耳鸣也有一定的疗效。睡前用手指按揉2分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排尿很黄、异味很大,可能是身体在报警!“理想排尿方案”原来是这样的……

失眠多梦、睡不好觉最伤身!吃十几味药不如喝一杯它,让你一觉睡醒到大天亮~

6个月减重60斤!专家还公布“独门减肥秘籍”:4种“燃脂剂”,让你打着饱嗝也能轻松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