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認爲輕機槍一定需要2人配置,其中,一個是射手,一個是副手,確實沒錯,但那是二戰時期的配置了。

那時所謂的輕機槍,都有10公斤左右的重量,長度也大都在1.2米左右,彈匣容量也大都在20-30發之間,因爲當時步兵儘管有爲數不多的衝鋒槍,以及半自動步槍,當然有許多軍隊直接沒有這兩種步兵武器。

在栓動步槍仍然是步兵主要兵器的年代,輕機槍無疑是步兵班、排、連主要的火力輸出單元,但有限的彈容量導致輕機槍持續射擊能力有限,所以需要經常更換彈匣,因此必須配備一名副手,不斷地給空彈匣壓子彈,同時隨時準備射手負傷或戰歿時,能馬上頂上去。

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輕機槍已被班用機槍的概念所取代,重量也在3.5-5公斤之間,相當於二戰時期一支步槍的重量,且採用75發彈鼓或100-200發彈鏈供彈,也通用30發自動步槍彈匣。

班用機槍由於採用彈鼓和彈鏈供彈,不再象二戰時期20-30發彈匣供彈,火力持續能力大爲提高,最關鍵的是,步兵都使用了30發彈匣的自動步槍,火力較之二戰時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因此步兵不必象而二戰栓動步槍兵那樣,對輕機槍火力非常依賴,又由於班用機槍重量輕,所以現在軍隊班用機槍都是一個人使用的,很少再配所謂的副手。

即使老美M-249班用機槍,採用200發彈鏈供彈,必要時也能使用30發北約標準彈匣,也就一個人使用,並沒有什麼機槍副手。

國內軍隊情況也一樣,95式班用機槍,空槍僅重3.95公斤,與步兵的自動步槍重量沒什麼大的區別,採用75發彈鼓供彈,也能用30發步槍彈匣,一人就可輕鬆操控。

很難想象,非得給95式班用機槍配一名射手,然後,打仗的時候,副手就呆在射手旁邊,只是傻傻地提供彈鼓,自己不會操起95式自動步槍摟火,真是人員的極大浪費。

所以,到現在爲止,還堅持輕機槍要有2名射手的鍵盤俠,其腦瓜依然停留在二戰時期,看不到步兵對輕機槍的依賴性已經大大降低,事實上,班用機槍的概念早就取代了輕機槍。

如同現在的重機槍,事實上就是12.7毫米和14.5毫米的高射機槍,已不再是二戰時期的7.62毫米、7.7毫米、7.92毫米重機槍。

也即班用機槍取代了二戰時期的輕機槍,高射機槍成了現在的重機槍,二戰時期重機槍的角色,就是現在的通用機槍來取代。

綜上,二戰時期,由於栓動步槍兵對輕機槍依賴性很高,其機槍彈匣容量低,需要不斷持續地射擊,才能壓制對手的進攻,所以必須配備一名副手。

現在,輕機槍被班用機槍的概念所取代,由於步兵都用上了自動步槍,對班用機槍的依賴大爲降低,且班用機槍重量下降,採用了75發彈鼓或100-200發彈鏈,火力持續能力大爲提高,一人就能輕鬆搞定,所以就不必配副手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