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存在這樣的困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習慣性的下意識推遲延緩,無論事情有多麼緊急,心裏想的是能延遲進行一秒是一秒。

間歇性努力,習慣性拖延,大概是很多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李誕說過一句話:“做廢物是極需要天賦的,普通人只配好好活着。”

可普通人光是達成好好活着這一目標,往往需要拼盡全力。

習慣性拖延最大的弊端是,在延遲做事的過程中,是伴隨着嚴重焦慮的,前方始終有事情在等這裏,即使是躺着不動,內心實際上也在焦慮中煎熬。

拖延過程中的焦慮所帶來的疲憊感,其實遠比努力本身累得多。

爲什麼你總是無法專心學習和工作?

習慣性拖延往往伴隨着工作、學習時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正是這樣的注意力集中障礙讓我們更抗拒做正事。

實際上,我們的注意力是被潛意識給抵消掉了。

當我們坐下來準備着手做事時,此時你的主觀目的是完成當下的要務,但同時你也清楚地知道,你腦子裏現在有着各種各樣干擾你做事的“幻想”,這些“幻想”會很擾人並且源源不斷地去“攻佔”你的大腦。對於這些干擾,除了等它慢慢消失之外,似乎我們也無能爲力。所以我們就任由自己的注意力飄到了別的地方。

就好像此時你的其它各個“子系統”突然之間向你提出了各種需求:“我需要看一會兒手機”、“我需要擦一擦傢俱上的灰”、“我需要喫點東西”、“我需要喝杯咖啡”……

工作和學習的特質是它們本事是枯燥繁瑣的,但同時也是緊要的。習慣性拖延是因爲你身體的子系統感受到了無聊和不高興,於是它們會不停跳出來,不斷試着去控制你的感知和行動。

只要能不工作不學習,你腦子裏就能亂七八糟想一堆東西來作爲你逃避的藉口。

如果你沒有浪費這些時間,你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我們總是一邊羨慕着那些高效的人的做事效率,一邊又爲自己原地踏步的人生感到焦慮,同時又縱容着自己的停滯。

我們每天大約浪費多少個小時?一週又浪費多少個小時?

我們沉溺在無所事事毫無質量的刷手機上,看着那些我們根本不感興趣、不在乎的東西,甚至看完還會覺得難受,就這麼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們一無所獲。

如果我們的人生沒有達到自己所期望的高度,那麼不如問問自己,如果你停止浪費眼前的時間,你的人生將會是怎樣?

如果你對當前的現狀感到不滿,那麼試想一下繼續拖延下去的你,能不能夠接受五年後的你繼續爲你的拖延和逃避買單。

心理學上有一個進展原則,是說當我們朝着目標前進的時候,會比達成目標時更幸福。反之持續的停滯會消減你人生中的大部分幸福感。

幾點停止拖延的建議

利用番茄工作法。準備一個小的計時器,不要用手機,防止自己經受不住誘惑。每25分鐘休息5分鐘(設置時間依據完成任務強度調整)以此循環。是一種能夠讓人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時間可以給你一種緊迫感,切記的就是讓自己遵守規矩,不提前終止,也不因爲狀態太好而延長。

清空大腦,把別的待辦事項清出大腦。可以做一個待辦事項的清單,然後專注完成當下的第一要務。

用早上的時間用來做你最容易拖延,或者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早上是注意力最集中也是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大腦通過睡眠把很多零碎的記憶清出了空間,也是最容易接受任何事情的時候。

避免完美主義。前一天晚上安排好今天需要完成的關鍵任務,完成了關鍵的幾個任務,或是任務的八成左右,剩下的時間就毫無負罪感地讓自己休息,最好不要熬夜做事,加重第二天的負擔。即使擔心做不好,也要着手去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着要在自己有充沛的狀態、做好所有準備時纔會開始做事,往往在你所謂的做準備的過程中,勇氣就被消解了大半。

習慣性拖延的癥結所在,便是想做好準備,想要追求完美,恐懼失敗。結果往往進退失據,陷入拖延的困局。

“隨便做一點點,做的差也沒關係。”

心理學家榮格發展出過一個理念,關於騙子、小丑和喜劇演員是救世主的前身。

因爲當你開始學習東西、從零開始做一項工作,你需要接受面對前方的未知自己可以是一個傻瓜,只有將自己推到陌生事物的面前,你纔會成長。

願意當一個傻瓜是你轉變的前提。你不用過多苛責自己,每一點進展都能帶來滿足感,這也是正反饋的激勵作用,拋掉挫敗感,以每一步成功觸發下一步的成功。

錯誤是可以彌補的和改進的,但前提是你要着手去做,如果一直延遲進行,一切都是空白,一切都無意義。

持續性的拖延就彷彿始終置身於黑暗之中,你無法看見四周的光點。但只要你開始踏出第一步,你會看見前方的光亮,你磕磕絆絆的行進中,你會更加接近那一大片的光亮所在。

人生沒有停滯,只有倒退,所以不進則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