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总占便宜不吃亏的好事。李云龙从击毙坂田开始,带着独立团灭山崎,伏击观摩团,终于引来了鬼子的重兵合围。

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独立团迎来了最惨重的一次伤亡,被打得只剩下了半个团,全团仅余五百多人。在这牺牲的战士当中,鬼了却给予了两个人不同的待遇。

第一个是王喜奎。他为了掩护李云龙撤退,死战不退,弹尽力拼,搏杀鬼子数名力战而死。其间,鬼子多次招降,王喜奎不为所动。

亮剑:重兵合围,独立团伤亡惨重,鬼子为何对这两个人肃然起敬

第二个是孙德胜,以一连骑兵对决鬼子一个骑兵联队,虽力孤不言退却,虽重伤而横刀立马,血洒山塬。鬼子骑兵联队长下令厚葬孙德胜。

亮剑:重兵合围,独立团伤亡惨重,鬼子为何对这两个人肃然起敬

孙德胜和王喜奎,为何能够得到敌人的敬重?

第一,在战场上与敌相搏,需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刀刀见肉、招招见血,枪林弹雨,生死瞬间,没有牺牲精神如何做得到?所有敢于在战场上与鬼子以命相搏的勇士,都值得尊敬。但是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身边所有的战友都已经离去,举目只剩下一人一枪,四顾皆敌而虎视眈眈,这个时候,是否还有勇气坚持到底?是否还有不抛弃不放弃的决绝?是否还能不动如山?

能够在绝境之中不放弃,在山穷水尽之际仍死战不退,明知必死而决然冲锋,是真正的硬汉,即使是敌人,也为之震撼。

亮剑:重兵合围,独立团伤亡惨重,鬼子为何对这两个人肃然起敬

第二,这两个人的事迹,让我想起了陆秀夫。帝昺样兴二年(1279)二月,宋、元最后一次生死之战拉开了帷幕。其时,天下大半已落元军手中,一支孤军独力支撑。六日,元军破阵,陆秀夫跪对幼帝赵昺说:“陛下当为国死!”言罢,抱起腰系玉玺的九岁小皇帝,缚在自己背上,纵身跳入海,其时的陆秀夫,只有四十二岁,南宋王朝至此终结。虽至绝境而不降,堪称勇烈无双。

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举不胜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壮怀激烈,五千年犹猎猎有声。孙德胜与王喜奎亦如此。

精神不灭,火种不绝。元灭宋,立国不到百年,便由朱元璋率领汉家子弟,光复汉家江山。孙德胜、王喜奎牺牲未久,鬼子即宣布无条件投降。

亮剑:重兵合围,独立团伤亡惨重,鬼子为何对这两个人肃然起敬

第三,日军的凶悍,举世闻名,能够赢得他们的尊重,首先要把他们杀得胆寒、打得心惊。他们只会畏服比他们更狠、更厉、更无畏的战士。从卢沟桥开始,鬼子兵力强盛势如破竹,却是越打越心惊。他们曾经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很快便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军人之悍不畏死,中国军人之义勇壮烈,即使是以勇悍著称的鬼子都不得不服。数次大型会战,虽付出数倍于鬼子的伤亡代价,却能够牢牢守住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后方,直至鬼子投降,未得寸进。即便是给养缺乏,即便是缺医少药,即便是日夜轰炸,即便是重兵合围,抗日的烽火却从未熄灭,愈燃愈烈!

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对手,只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破釜沉舟,让对手看到我们拼死一搏的勇气和决心,才能赢得平等对话的资格。你抓我的人,我就抓你的人,一味退让只能缚手缚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