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联非常奇妙,有的时候只要改动几个字,语意就会发生截然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沉浸在其中。正因为如此,文学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取代了科学的地位,成为了中国主流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在吟诗作对上面,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千年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出了很多不同的门类,每一个都是体量惊人,让人觉得是高山仰止。今天,我们将关注点放在对联上,来听一个关于对联的故事。事实上,中国古代有很多与对联相关的奇闻异事,其中郑板桥、纪晓岚等人更是以对对联的机智而在民间享誉极高。其实,对联从五代十国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蜀国国君孟昶就已经写出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名句,不过那时候的对子不叫对联,而叫桃符,不过这也成了中国最早的对联。后来到了宋代,写对联的风气越发风靡,很多文学家都曾经写过对联。

历代出现过很多鼎鼎大名的对联,比如说“雾锁池塘柳”这个上联里面就包含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它也被人称为“千古奇对”!除了这种对联以外,还有一些同音字组成的对子,这些都是在历史中积淀出来的文化瑰宝!但是,要说对对联的鼎盛时代,那还要数乾隆年间。据说,乾隆年间一次开科考试,两考生脱颖而出,伯仲难分。乾隆于是出此联而试,一名见联当场调头就走,另一名想了半天也悻悻而去,乾隆于是钦点先走的为第一。众臣问其故,乾隆说:“我此联为绝对,能一见断定者必高才也。”

那么,这个乾隆到底出了一个怎样的对子呢?——“烟锁池塘柳”——的确堪称为绝对,上联五字,字字嵌五行为偏旁,且意境很妙。看似简单好对,其实很难,有人甚至认为它是“天下第一难”。但是,这也难道不到后来人,毕竟当时没人能对得出毕竟还是想多给乾隆帝几分面子。后人就有人对出的很多:“灯销江坝桥”“桃燃锦江堤”“焰镶涧壑枫”“桃灼锦浪堤”“枫烘锦浪堤”“焰镕海坝枫”... ...字字工整,寓意也好。

乾隆在位的时候,对联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因为皇帝喜欢出对联,写对联。所以,民间的秀才举人们大都逢迎圣上,也纷纷琢磨起写对子来了。这种文人游戏最终自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在乾隆年间,有一个读书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中了进士。这以后,他成功进入了官场,并且,有幸成为了一方士绅。然而,读书有的时候能够让人做官,但却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本性。这位进士老爷在做官以后,以前爱炫耀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他但凡走到一个新的地方,总爱向人夸耀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当然,我们都知道,往往爱夸耀自己的人都是那些半瓶子晃荡的人!由于当时社会上流行写对子,所以,这位进士也写了一副对联夸耀自己。因为他家是书香门第,而且父子两代人都中了进士,所以,他非常骄傲的写道:“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写完之后他非常得意,能够在一副对联里面将自己的家人都一齐显摆了是非常过瘾的。这幅对联贴出去以后果然引起了轰动。毕竟在当时的社会上,父子双进士还是比较罕见的。何况一位进士老爷的面子大家都是要给的,所以,大家都纷纷夸奖他的对联写的非常好。这让进士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然而,读书人应有的态度应该是谦虚,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民间自然有高人。不久,一位落第书生经过此处,当他看到这幅对联以后气就不打一处来。书生多年勤学苦读,自认为也算是学富五车,但就是屡试不第,因此,他一直都是穷秀才,他看到这幅充满傲气的对联以后,非常不满。本来才气就高的他,灵机一动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他将对联改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改完以后,他就悄悄溜了。这一改动不要紧,完全就是在骂进士要早死,他的夫人要变成寡妇啊!

进士第二天出门以后,看到了对联被人改动,顿时怒火中烧,非常愤怒。但是,他却不知道到这件缺德的事情底是谁干的。好在,他受到了这个教训以后终于收敛了不少,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敢在人前趾高气昂的卖弄学问。他知道自己虽然是个进士,但在民间还是有很多人的才华要超过他。他的运气虽然好,但是保不齐民间卧虎藏龙。其实,在中国民间,这样的小故事非常多。有关于富人为富不仁或者是读书人卖弄学问最终却被人“打了脸”的故事一向是人们喜闻乐见,所以,这种故事向来层出不穷,而且经常推陈出新。当然,这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魅力,能够仅仅变易几个字便将全文的意思彻底改变,并且,还能达到特殊的效果,这更是它国其它文化所不具备的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