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蔡锷、黄兴、以及诸多将帅都是从湖南走出来的,在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发展壮大起来的时候,熊希龄的父亲就毅然从军,在当地堪称三代从军的军人家庭。从湖南巡抚到东三省总督, 在他的极力提拔下,熊希龄的才华得以充分施展,最终在43岁的时候成为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关天才儿童的报道。在小小年纪,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读初中的时候,他们就步入了名牌大学的殿堂。至于后续状况如何,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老话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可是历史上湖南却出了这么一位神童,14岁考中秀才,25岁考中进士,43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总理。此人是谁呢?那就是熊希龄。
历史上,熊希龄是北洋政府的第四任国务总理,早些年就能在科举之路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又进士及第,有些人可能认为熊希龄必定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可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在近代史上,历来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蔡锷、黄兴、以及诸多将帅都是从湖南走出来的,在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发展壮大起来的时候,熊希龄的父亲就毅然从军,在当地堪称三代从军的军人家庭。虽然勇猛善战、屡立战功,可是熊希龄的父亲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自己墨水不够。
湘军之所以在后来那么有名,和曾国藩的治军理念有关。他提倡文人治军,以理学管治人心,要求军人“上马能提刀杀贼,下马便训练士卒”。受此影响,熊希龄就成为了父亲的希望所在:这孩子不能做武夫,得有文化。自此,熊希龄就开始了自己的神童之路。
熊希龄六岁的时候,《三字经》就烂熟于胸被誉为神童;14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不仅为家里迎来了荣耀,就在当地也是凤毛麟角。虽然后来因为书院教育无方,耽误了几年,可是在21岁湖南乡试的时候,他一举成名誉满三湘。一年后会试高中,因为当年不擅长殿试要求的书法,熊希龄只得在1894年进士及第,那年他也不过25岁。
虽然走的科举取士之路,可毕竟是军人家庭出身,在当时危急的时局面前,熊希龄也曾投笔从戎,军事才华有目共睹。
在张之洞那里,熊希龄一篇《军制篇》要求改革军制,被认为是“于古今中外军事融会贯通”,可惜未曾被重用施行;戊戌变法又与谭嗣同相见恨晚,可又以失败告终。最终在结识了赵尔巽之后,熊希龄的人生才逐步柳暗花明。
历史上,赵尔巽不仅提拔重用过张作霖,还堪称熊希龄的伯乐。从湖南巡抚到东三省总督, 在他的极力提拔下,熊希龄的才华得以充分施展,最终在43岁的时候成为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
虽然未曾领兵作战,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可是熊希龄以慈善济世,曾参与组建世界红十字会、创建香山慈幼院。在其68岁去世后,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不输于蔡锷的国葬仪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