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這樣每個星期偷一點,一直持續了大約一年時間,絕大部分的圖紙都已經成功運走了,最後一批圖紙在機場裝運時被發現端倪,順藤摸瓜查出了這件“驚天大盜”案件,然而以色列已經得到了大部分圖紙,基本掌握了“幻影”5戰鬥機的整體技術。即便是在蘇澤爾公司內部,能夠接觸到全面技術圖紙的人也只是少數,“摩薩德”特工將目標鎖定爲工程師阿爾弗雷德·弗朗克內希特,他作爲公司的高級職員,主要工作是監督戰機的生產,是有機會接觸所有圖紙的。

以色列“摩薩德”被稱爲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擅長執行一些高難度的特種任務,總能找到突破口解決問題。大約50年前,“摩薩德”的特工們就用螞蟻搬家的方式,用一年的時間偷走了一火車皮的戰鬥機圖紙。

空軍的危機

60年代的以色列空軍,大量裝備了法制“幻影”系列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在著名的“6日戰爭”中,將周邊敵對國家打得很慘。儘管戰鬥勝利,不過隨之而來的是法國對以色列進行的全面武器禁運。

以色列雖然現在技術實力不低,但是在當時,在先進戰鬥機技術方面並不擅長。當法國方面的軍售斷絕之後,連一些零配件都成了問題,長此以往空軍的作戰能力將大打折扣,而引進其他系列的戰鬥機也非一朝一夕,而且會對現有的空軍保障體系造成很大的衝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盜取幾件“幻影”戰鬥機零部件也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具備自主生產的能力,於是“摩薩德”接到了一個十分艱鉅的任務--盜取法國“幻影”5戰鬥機的技術圖紙。

巧妙偷盜圖紙

“幻影”5作爲當時法國爲以色列專門開發的戰鬥機型號,由“幻影”IIIE基礎上改進而來,降低了部分標準,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雖然法國的保密機構名氣不那麼大,但是也不容易找到突破口。

凡事總有例外,1968年,法國和瑞士簽訂合同,雙方共同研製“幻影”5的深化型號,負責生產的公司則是瑞士蘇澤爾飛機制造公司。

即便是在蘇澤爾公司內部,能夠接觸到全面技術圖紙的人也只是少數,“摩薩德”特工將目標鎖定爲工程師阿爾弗雷德·弗朗克內希特,他作爲公司的高級職員,主要工作是監督戰機的生產,是有機會接觸所有圖紙的。

在一次巴黎飛機技術大會上,一名以色列特工假冒飛機技術專家接近阿爾弗雷德,並和他成爲“至交”。最終通過金錢的誘惑,阿爾弗雷德同意了爲以色列特工工作。

儘管如此,要想偷取圖紙仍然不簡單,因爲“幻影”5的所有技術圖紙足足裝滿一火車皮,在公司內部別說全部偷取,就算拿走一張也會被技術部門在生產的時候發現。阿爾弗雷德於是向他的上司提議,把所有的圖紙都拍成膠捲保存起來,這樣公司每年能省下包括管理費在內的大約10萬法郎的開支。

阿爾弗雷德的計劃奏效了,上司很快同意了他的計劃,於是開始分批拍攝膠捲,然後將拍攝過的圖紙打包送到焚化廠燒燬。這個過程大約每個星期能完成50千克圖紙的拍攝。

拍照計劃本身對公司還是有利的,不過他們的漏洞在於每個星期運送圖紙去焚燬的人是阿爾弗雷德,而且公司沒有派遣保鏢跟隨,這就給了“摩薩德”特工偷樑換柱的機會。

在每個星期的運送過程中,阿爾弗雷德就會在半路上將車開進一個停車房,“摩薩德”特工在那裏用事先購買的專利局廢舊圖紙,替換車上的戰鬥機圖紙。至於焚化廠那邊,因爲是高級機密,負責焚燒的工人也是沒有資格查驗的,而且看懂的可能性也不大。

“摩薩德”特工會將得到的圖紙趕緊轉移,通過德、意兩國,再換乘以色列本國航班運回國內。

就這樣每個星期偷一點,一直持續了大約一年時間,絕大部分的圖紙都已經成功運走了,最後一批圖紙在機場裝運時被發現端倪,順藤摸瓜查出了這件“驚天大盜”案件,然而以色列已經得到了大部分圖紙,基本掌握了“幻影”5戰鬥機的整體技術。

結語

對這件驚天大案,許多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爲確實是以色列特工行事周密,才得以順利進行下去;而有一部分人則認爲是法國方面故意給了“摩薩德”機會。

不管如何以色列特工確實成功地偷到了幾乎全套戰鬥機圖紙,並以此爲基礎發展出“幼獅”戰鬥機,完成了先進戰機技術積累的第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