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一家餐廳,先選個好地址再說!

餐廳選址是開店的開端,誰都想要找一個生意興隆的旺鋪,但現實卻經常事與願違,不管是創業新手還是老手,統統在選址時交了不少學費。

很多餐飲新手認爲,選址就是選地段,地段好閉着眼睛都能掙到錢。可當店開起來,才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那些流水般的客人就是不進店,最後賠了一筆錢以關店告終!

餐飲選址就像選老婆,千萬別被商圈所迷惑,商鋪纔是商圈的重點。

01商圈供需關係?

小編覺得,可能和大部分人的常規認知有所不同:真正決定門店生存的第一因,是商圈的供需關係,而不是品牌的經營能力。

如果我們品牌的經營能力是決定門店生存的第一因,那就代表這個商圈的所有商鋪都可以通過經營能力開出同樣品牌的門店。現實中的實際情況並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品牌所經營的品類在同一商圈有飽和度、有邊界。這個邊界,就是商圈的供需關係。

有兩層關係,決定了商圈的供需關係。

第一層:門店供應數量和需求人數之間的關係。

如果商圈內的需求人數>一定的門店供應數量,則代表這個商圈還有新增門店數量的空間。

這個可以稱之爲增量型商圈。

如果商圈內的需求人數

第二層:品類、人均和需求之間的關係。

品類角度,咱可以先不用分得太細,就簡單粗暴分爲拿在手裏喫(小喫)、坐下簡單喫(快餐)和坐下喫好些(正餐)這三大類。

所謂商圈,指的是商圈內人羣結構的代名詞。而商圈內不同的人羣結構,代表不同的消費需求,最終都會影響到三大類的佔比不同。極端情況下,某些小型或特定商圈還會只容納其中的兩類、甚至一類。隨着商圈內人羣數量級的增長,人羣結構隨之而分化。

在這個前提下,纔會有對於細分品類不同定位的需求,纔會出現更細分的川菜、湘菜、火鍋、米粉…這些品類。商圈內不同人羣結構數量級的進一步增長。

人均,是消費心理價格帶,可以理解爲消費者購買意願、能力的消費區間。

這個區間,在不同類型商圈,還不一樣。

那我們如何人工選址呢?

02 找人多的地方掃街

選址方法千千萬,最核心的要領不過兩個字:人多。

去人多的地方掃街,這是最常用的辦法。

好地方好商鋪往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想要抓住機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轉、多看。

比如,在西安開拓市場,首先考慮的區域位置必然是小寨、鐘樓、龍首村等這些人羣聚集的區域。

03 找熟人推薦

很多地方我們不瞭解具體情況,而且個人精力有限,很難所有地方都能跑到,所以找熟人推薦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畢竟最瞭解一個地方的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找熟人推薦需要謹記的是,朋友的建議只能作爲參考,畢竟每個人觀察的角度都不一樣,究竟適不適合還需要自己站在專業的角度來考察和衡量。不能因爲對朋友的信任將店鋪的命運押在一個自己並不真正瞭解的地方。

04 白天實地蹲點考察

看到有出租或轉讓的店鋪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需要提前準備好紙和筆,以及相關的統計表格。考察的內容分三個方面:

一是數人流 。找到店鋪所在街道的主要路口,分頭把手,然後統計不同時間段的人流情況。統計時間至少包含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包含飯點和費飯點,還要包含周內週末等不同的日期。

根據自己的產品屬性做有針對性的內容統計,比如我們做砂鍋店,主要客羣是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羣體,那麼統計包括就要包括:同一時間段內經過的人羣總數,年輕人的數量,以及年輕女性的數量。

各個方向的人數做彙總,然後再根據轉換率就能估算出大概的客流情況了。

二是看進店率。 在統計總人流的基礎上要考覈的第二項就是進店率。通常的做法就是找周邊和自己品類相同或近似的餐飲店做參考,統計他們飯點的客流情況,推算全天的營業狀況。

統計方法一般有:點餐看小票單號,數座位數,觀察上桌率,估算顧客平均就餐時間,計算翻檯率等。很多店裏小票是按順序打的,那麼直接根據單號就能估算出客流量。有的店裏沒有小票或者沒有編號,那就需要根據座位數,就餐時間,上桌率、翻檯率 來測算客流量 。

計算的公式爲:

多找幾家類似的店觀察計算,大概就能算出周邊店面的營業狀況,對這個地方的整體情況也就大概瞭解了。三是看周邊。

如果所在的地方是美食街,那就找生意最好的和生意最差的店做對比分析,看看消費羣體都是那些人,消費習慣怎麼樣。如果所在地方不是喫飯集中的地方,那就觀察飯點時人的流動方向。看看所考察店鋪在不在人羣活動的範圍之內。

我們之前在高新區附近一個小區觀察一個地方,周邊小區很多,入住率也都非常高,店鋪就在小區正門口,可是飯點時卻幾乎沒啥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發現小區的另一個側門出去是一條餐飲街,喫飯的人都聚集在那裏。所以,看地方一定要多瞭解周邊情況。

晚上蹲點查看入住率

在社區選址不能只看樓盤多少,還要考慮入住率。

很多社區看着樓盤很多,但是入住率不高,這樣的地方選址還是要謹慎考慮的。

瞭解一個小區的入住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去物業諮詢,還有一個直觀的辦法就是晚上去蹲點,根據樓裏邊亮燈的數量來判斷入住情況。

其實很多新開的小區入住率還不是特別高的時候,晚上去觀察可能收穫會比白天更大。

根據周邊其他生活設施推測客流

一個地方的人流量多少還可以根據周邊的一些生活設施來推測:

一是城市公共自行車停車點的分佈。 我們在選址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社區人流量多少和門口的公共自行車車樁的數量是成正比的,人流量的的社區,自行車停車樁也相對比較多,所以根據自行車停車點的數量就可以推測出來人的多少。

二是共享單車的流動方向。 一般在社區周邊晚上共享單車的數量是最多的,在辦公區附近白天共享單車數量是最多的。晚上社區門口共享單車的數量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人流量。當然這個也和其他因素相關,比如說社區距離地鐵站和公交站的距離,以及社區周邊的交通狀況,包括很多社區對單車的限制的。這個方法僅可作爲參考。

三是觀察賣菜的和賣鮮麪條的。 通常來說賣鮮麪條和賣蔬菜的店比較多,而且生意都比較好的地方,做快餐和小喫都不具備競爭優勢。因爲周邊居民自己買菜回家做飯的概率比較大,在外消費頻次就會比較低。

結語

餐飲選址就像選老婆,美不美、辣不辣重要,但跟自個兒的匹配度更重要。

選址前先想清楚這些問題:你想賣什麼?在什麼樣的場景裏?賣給誰?賣多少錢?你的競爭對手是誰?他們是怎樣做的?和他們相比你的競爭優勢是什麼?你的競爭對手是怎樣選址的?當你把這些問題想清楚的時候,那麼自然就清楚自己改選什麼樣的地方開店了。

選址需要把握這麼幾條,就不會走得太偏了。

考察店鋪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個智力活。每個地方的形態不一樣,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在掌握基本觀察方法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融會貫通,爭取更加準確的瞭解到真實情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