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我國坦克裝甲技術的誕生地,中國兵器第一研究院建院已有60週年。在該單位近期公佈的建院紀念宣傳片中,於今年閱兵慶典上首度公開亮相的國產15式輕型坦克,進一步以無死角的姿態呈現在觀衆們面前。配合上各種高大上的鏡頭角度,盡顯其頂尖戰力。 (來自:壹度空間)

在這一系列十分珍貴的畫面中,這張15式坦克在微波暗室中接受測試的鏡頭尤爲罕見。當然,這些地面裝甲車輛可不是在進行外形隱身測試。一般而言,這類裝備進入微波暗室的目的,主要還是爲了測試各類車載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能,以免設備之前產生干擾。 (來自:壹度空間)

圖爲15式在行進中開火射擊,與大多數輕量化坦克一樣,15式的主要火力也是一門大倍徑的105mm線膛炮。雖然威力比不上125mm滑膛炮,但在使用新一代脫穿時,也依舊能發揮不俗的穿深。除了穿甲彈外,這款坦克還能使用破甲彈、榴彈以及炮射導彈等彈藥。 (來自:壹度空間)

底盤方面,15式輕型坦克採用的是6對負重輪的新一代底盤。爲了應對各種特殊地形,其底盤還引入了可以提升車輛通過性的扭杆懸掛系統。在這張底盤前部的近距離特寫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款坦克的單銷雙板履帶。儘管不如雙銷履帶來的先進,但勝在維護極爲方便。 (來自:壹度空間)

這張結構圖,爲我們極爲明瞭的展現了15式輕型坦克的炮塔和底盤結構。雖說受限於體積噸位,這麼一款輕型坦克的火力與防護等要素,很難做到如同主戰坦克那般盡善盡美。不過,得益於極高的信息化水平和全域機動性能,15式依舊能在特定環境下發揮巨大作用。 (來自:壹度空間)

正在高速行進的15式坦克,從濺起的水花高度上看,可見這輛戰車此刻的行駛速度一點也不低。由於配備了國產大功率柴油發動機的關係,15式的噸位/功率比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這也意味着,它的整體機動性能和複雜地形通過性,要優於各類主戰坦克型號。 (來自:壹度空間)

和許多國產裝甲車輛的研發流程類似,在正式服役之前,15式坦克也必須經過多種地貌與氣候環境的考驗。鏡頭中的15式原型車,就在進行高原環境下的可靠性測試。值得一提的是,炮塔兩側這個頗爲顯眼黑色的閃電豹標誌,也在這款坦克量產服役之後被完美保留。 (來自:壹度空間)

整體而言,作爲一款比99A主戰坦克更晚誕生的裝甲車輛型號,15式輕型坦克的設計主要面向於南方水網、高原山區等地形的作戰部署要求。得益於各類全新技術的引入,以及整體極高的信息化水平,其作戰能力在同噸位的裝甲車輛型號中已經躋身於全球頂尖水平。 (來自:壹度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