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1月14日訊(通訊員 王蒙 常文金 記者 萬凌雲)在鎮江市潤州區京江路1號潤州區法院金山湖法庭的一樓,新建成的“和潤家風館”已開門迎客。這家“家風館”由鎮江金山湖法庭花費百萬精心打造。法庭不審案子,卻打造“家風館”,這是不是有點“不務正業”?13日採訪中,鎮江中院吳猛副院長告訴記者,家事審判眼下光靠“法”的強制力已遠遠不夠,還必須依靠道德,靠當事人的內心自我約束。所謂“功夫在詩外”,這也正是法庭打造全國法院系統首家“家風館”的初衷所在。

“和潤家風館”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記者看到,管內通過聲、光、電、影像、雕塑、實物等多種形式,以鎮江本土家風爲重點,集中展現了國風與家風、家風與民風之間關係。序廳的主題浮雕上,提取家門、家書、鎮江地方元素,如同一扇打開的家門,寓意家風醇厚的鎮江,打開家門迎接四方來客。

展廳共有五個部分,分別是“國風之本” “德厚治國” “佳話傳說” “鎮江家風” “和潤至善”。每個部分又有若干章節組成,既獨立成章,又連貫一體。

從古至今,家風建設一直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德厚治國”中,館內選取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家國情懷。左側的播放屏,播放的是《牽媽媽的手》宣傳片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家風家訓的講話指示。

置身館內,作爲一名鎮江人,讓記者感觸最深的還是“鎮江家風”和“和潤至善”兩部分。這兩部分的素材都取自鎮江,讓人耳熟能詳,看來自然親切,很接地氣。尤其是“和潤至善”部分,家風館在鎮江市文明辦等支持下,通過圖片、文字、屏幕滾動播放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近年來鎮江地區湧現的道德模範和最美家庭。一個個事蹟看下來,不僅讓觀者深切感受到“大愛之城”鎮江的名副其實,同時更讓觀者心靈得到一次洗禮。

吳猛副院長告訴記者,潤州法院金山湖法庭是省高院定點的家事審判工作試點單位,鎮江全市的家事審判工作大多集中在此,中心壓在金山湖法庭,通常一個法官一年要審三四百件案件。“家和萬事興”,潤州法院是“全國優秀法院”,也是“全國法院文化示範單位”,這裏的“家風館”和潤州法院“啓園”內66塊碑刻上的中華傳統美德、道德故事一脈相承,都是道德配合法律的載體。“在參觀和閱讀的潛移默化中,讓更多的當事人受到教育、啓發,繼而調解矛盾弱化官司,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金山湖法庭餘波庭長表示,家事糾紛發生於家庭成員之間,涉及人身關係、財產關係、債權債務關係等,人情世故、道德倫理、公序良俗、地方風俗等在家事糾紛中,都是需要着重考慮的問題。爲此,法官要儘量避免法理正確但效果不好的結果發生,避免用審理普通民事案件的理念來簡單化處理家事糾紛。

“家風館”建成了,在此後的家事審判或者調解前,承辦法官都會主動將當事人引導至“家風館”內參觀。希望館內的莊重、溫馨氛圍,能夠引導、感化當事人,讓他們在家事案件中“多想一層,多退一步”,給法律和審判來一次“替補”。“道德和法律相互彌補,從而促進家事和諧,社會穩定,達到以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根本目的。”

記者瞭解到,“和潤家風館”不僅面向案件當事人,也面向不特定的社會公衆免費開放,潤州法院爲此配備了5名工作人員,作爲兼職講解員。目前,鎮江多家單位都表示要將家風館作爲對職工進行家風教育的基地,並準備定期組織職工來參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