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視頻|滇西邊防紀行⑧“上學出國,放學回國”的36名小“留學生”

點擊上方“法治週末報”可訂閱哦!

中國第一所邊防小學銀井小學。文麗娟 攝

“叔叔好!”“叔叔好!”“叔叔好!”……

11月13日11點,當瑞麗邊防大隊銀井邊境檢查站列兵劉興華和我走進學校時,一羣小孩圍了過來,爭先恐後地向我們問好。幾個正在學校操場遠處角落裏跳繩的孩子,聽到聲音,急忙跑近,爭着要給我們表演誰跳得最好。

劉興華一邊喊着“彆着急,彆着急”,一邊雙手張開,指導孩子們排成一行一起跳。

瑞麗上午的陽光比較柔和,天空湛藍得沒有一點雜質,在這個中國第一所邊防小學裏,一名邊防戰士被一羣蹦蹦跳跳的孩子包圍着,一陣陣笑聲綿延開來。我站在不遠處,鼻子突然一酸,內心湧現出久違的感動。

劉興華告訴我,他和戰友們隔三差五就會來學校看望這些孩子,有時送點小禮物,有時表演小節目,有時會給他們上上課。

3天前,他們剛在這裏了表演了一場擒拿格鬥。

在這次滇西邊防行即將結束時,我看見了這一羣錚錚鐵骨男兒心底深處的柔軟。

銀井小學中國籍和緬籍孩子們正在上課。

151名小學生

這所學校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爲幫助中緬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在銀井邊境檢查站邊防戰士們的幫扶下,專門成立了“陽光工程”基金,先後幫助14名中緬困難兒童重返校園,65名中緬學生受到資助。

三年級的中國籍和緬籍孩子們正在上課。文麗娟 攝

2008年以來,銀井邊境檢查站與駐地黨委政府等相關部門按照“邊防部隊、地方黨委政府、教育部門”三方聯創的模式,聯手打造中國第一所邊防小學——銀井邊防小學,先後協調爭取資金260萬元,爲學校重新建蓋了教學樓,設立了展覽室、榮譽室,改建了籃球場、圍牆等硬件設施。2015年,又對校舍進行翻修,加蓋了一座新校舍,內設食堂、文化活動室和教師休息區。

一位緬籍小學生作的畫。文麗娟 攝

 談到幫扶建設這所小學的初衷,銀井邊境檢查站站長譚澤鑫說:“教育無國界,大愛無親疏。在2007年警地共建時我們發現,原來的學校很舊,只有一間教室和十幾張桌子,而且緬甸那邊有很多孩子沒法上學,所以動了幫扶念頭。現在很多緬甸的孩子都來這裏上學,爲此,我們專門開設了綠色通道。”

我瞭解到,如今,這所邊防小學設置了幼兒園至三年級,開設了漢語、緬語和傣語三語課程,共有6名老師,135名學生,其中包括36名緬籍學生。從這所學校走出去的學生,最大的已經在外省上大學了。

銀井小學的學生們下課後在操場上跳繩。

“小小留學生”

“叔叔,您看,我跳繩可好了。”我被稚嫩的呼喊聲吸引,尋聲走過去,是一位10歲的緬籍小學生,她的名字叫做“相喊”,普通話說得很標準。

一名小學生正在給邊防戰士劉興華表演跳繩。文麗娟 攝

每天早上8點,相喊都會在胸前掛上一枚《出入境優先候檢卡》,在執勤官兵的護送下穿過國門、公路,準時來到銀井邊防小學上學。

“她剛來學校的時候一句漢語都不會,而且比較害羞,也不愛和同學們交流。後來跟同學們一起學習翫耍,時間長了,性格越來越開朗,學習成績也在班裏名列前茅。”銀井邊防小學校孫加亮校長介紹,在這裏,緬籍學生享受與中國孩子的同等待遇,包括“兩免一補”、免費營養早餐等。

銀井小學的孩子們,穿綠色褲子和裙子的是緬籍學生,穿少數民族服裝的是中國籍學生。文麗娟 攝

“上學出國,放學回國”,在我們看來,相喊的每次上學、放學都是一次奇妙的出國經歷。她和其他緬籍小朋友一起,被當地的老百姓親切地稱爲“小小留學生”,他們每天上學都要經過銀井通道,放學後從通道返回緬甸的家中。寒來暑往,他們每天的經歷恰恰成爲了中緬邊境線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放學後,譚澤鑫正在護送緬籍小學生出國境線。文麗娟 攝

現在,以這所銀井邊防小學爲代表,德宏州聯合有關方面建設了各類中小學269所,不僅使德宏州邊境貧困地區的適齡兒童有學可上,同時吸引了4000餘名緬籍學生前來就讀。

譚澤鑫正說話時,一名穿着綠色裙裝的緬籍小孩兒突然跑過來,勾一勾他的右手,抬頭說了句“謝謝叔叔”。

—END—

視頻 | 文麗娟

責編 | 吳昊 王碩

推薦閱讀

視頻|滇西邊防紀行⑥ 那些駐守雲嶺雄關的緝毒英雄

看圖|滇西邊防紀行⑦ 邊境戰士這樣巡邏防控

重磅|用法治爲民營企業發展撐腰 司法部出臺這"20條"!

滇西邊防紀行④ 千百年來的戰略要地:滇灘站口岸

視頻|滇西邊防紀行⑤ 7907.9克!龍陵“影子部隊”現場拆毒

法治週末報

與你攜手同行法治路

      法治週末報社出品    ID:fzzmb0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